工业机器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拥抱发展新机遇( 三 )


过去,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持续依赖进口,只有扭转这一局面才能真正提升国产机器人的研发能力 。为此,多年来,埃斯顿致力于将自主创新深入至工业机器人制造全产业链 。
“公司基于高度自主的核心部件技术积累了优势,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如控制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部分减速机等 。”采访中,钱巍向采访人员介绍了该公司多项代表性成果,如高性能串联六关节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人智能化功能实现等 。“埃斯顿已经把工业机器人最核心的控制器及控制算法,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使国产工业机器人在节拍、精度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
“埃斯顿坚持走自主创新的技术道路,研发投入占比保持在营收的10%左右 。”钱巍表示,现在公司机器人核心部件自主化率已达到80%以上 。
针对更多国内机器人企业的创新研发,宋晓刚提出建议,一方面要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突破机器人系统开发、操作系统等共性技术;另一方面要鼓励骨干企业联合开展机器人协同研发,推动软硬件系统标准化和模块化,提高新产品研发效率 。
瞄准国际领先水平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 。具体包括: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到2035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机器人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 。
可见,国产工业机器人最终要瞄准国际竞争 。
为实现发展目标,吸引海内外人才、吸收国际领先经验,是国产企业应该具备的视野;跨国并购也是打造全球产业链的可行路径 。
近年来,埃斯顿就已先后收购、控股及入股了多家海外企业,快速打通了全产业链,并形成一定规模 。埃斯顿还建立起欧洲研发中心 。钱巍表示:“公司大力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已拥有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智能核心控制部件及解决方案,建立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方面的技术专家支持团队,着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全球研发布局和多层级研发体系 。”
珞石机器人也在去年开始了全球化策略,在日本成立了研发中心,积极吸收国际先进技术 。韩峰涛说:“未来会加快全球研发布局,计划在欧洲也成立研发中心,以期到2025年,在技术能力上追赶至国际一线水平 。”
在“十四五”时期,国产工业机器人会拓展到哪些应用领域,又将为中国制造带来怎样的改变?
宋晓刚指出,“十四五”时期,工业机器人领域将重点研制面向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焊接机器人,面向半导体行业的自动搬运、智能移动与存储等真空(洁净)机器人,具备防爆功能的民爆物品生产机器人,AGV、无人叉车,分拣、包装等物流机器人,面向3C、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大负载、轻型、柔性、双臂、移动等协作机器人,可在工作区域内任意位置移动、姿态可达、有灵活操作能力的移动操作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拥抱发展新机遇】韩峰涛认为,鉴于工业机器人产业较为高端,其升级发展必然会培养出大批高端技术人才 。“当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在制造业中,相关人才和技术也会随之外溢到全产业链条中 。届时,中国制造整体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都会得到大幅提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