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转基因生物|农业农村部:支持农业转基因生物研发活动,发挥企业主导作用

2月1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鼓励农业转基因生物原始创新和规范生物材料转移转让转育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要鼓励原始创新,支持从事新基因、新性状、新技术、新产品等创新性强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研发活动,新研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应比同类已获批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
通知提到,要强化产品迭代,支持高水平育种 。以生产中的主推品种为基准衡量生物育种水平,鼓励已获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向优良品种转育,转育的品种综合农艺性状应不低于当地主推品种 。
通知要求,加强主体培育,发挥企业主导作用 。落实企业在农业转基因生物推广应用中的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创新资源互融互促 。引导院所高校的优质农业转基因研发成果按照市场机制向企业集聚 。推进转基因研发科企合作,鼓励企业、企业与院所高校联合申报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让企业真正成为研发、应用和贸易的主体力量 。
管理方面,通知提到,要规范生物材料流动,强化溯源管理 。生产性试验以上阶段农业转基因生物材料转移转让转育的,法人单位应提前30日向农业农村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书面报告,提供去向、用途、溯源管理、责任义务等相关情况及双方拟定的协议文本 。
此外,通知还提到,要明确全程责任,压实责任主体 。生产应用安全证书所有者承担该农业转基因生物从研发、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种子营销、作物生产贸易到产品退市等全生命周期的生物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发生转移转让转育等活动的,应明确并落实相关方责任义务,确保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 。
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手段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启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 。同年7月,投入资金约200亿元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 。此后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陆续提到,要加快推进转基因科技重大专项,培育新品种产业化,以及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等 。
产业化方面,农业农村部规划的路线是,从非食用到间接食用再到食用,即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最后才是食用作物 。目前,我国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有棉花和木瓜,批准进口转基因品种包括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甜菜等,但进口的转基因品种只能用作加工原料,不允许在国内种植 。
不过,近两年来,我国国产转基因玉米、大豆在产业化层面也有所进展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发布2019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批准清单,其中包括2个玉米品种和1个大豆品种 。这是距2009年2个水稻、1个玉米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之后,又有主要农作物品种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同年7月,又有1个玉米品种和1个大豆品种获批 。
上述品种获得生物安全证书后,需要通过品种审定并获得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才可以进入商业化生产应用 。正常程序下市场准入审核周期约为1至2年 。
农业转基因研发推进背后,是对种业的关注 。2020年底,生物育种作为8个被“点名”的前瞻性、战略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之一,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 。同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