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网|北斗卫星“护航”西太平洋实时科学观测网数据传输
新华社青岛1月31日电(采访人员张旭东)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31日圆满完成西太平洋综合考察航次返回青岛母港,科考队员在本航次对西太平洋实时科学观测网进行了维护升级,实现了由北斗卫星实时传输观测网数据,提高了深海数据实时传输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靠性 。
本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汪嘉宁说,科考队员对西太平洋实时科学观测网的20套潜标进行了维护升级,包括更换电池、优化站位和加装北斗卫星通信模块等 。
由于北斗卫星一般应用于船舶和岛礁,通信模块大小和用电不受限制 。而潜标容积非常小,只能靠电池供电,这就要求北斗卫星的通信模块不仅要小、省电,还要运行稳定 。为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专门研发了适合潜标的北斗通信模块 。
“此外,潜标观测的海水温度、盐度、流速和流向等数据每隔一小时通过卫星传输回陆地实验室,数据量大 。为此,我们又专门研发了多模块通信传输技术 。”汪嘉宁说,“就像是传输一部电影,我们把它分割成10份,用10台手机同时传输给一台电脑,传输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接到不同的数据包后,后台再合成为一部电影 。”
据了解,自使用北斗卫星以来,西太平洋实时科学观测网的实时数据传输非常稳定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表示,西太平洋实时科学观测网实现用北斗卫星传输实时观测数据,改变了以往依赖国外卫星的历史,提高了深海数据实时传输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靠性 。
本航次,科考队员融合感应耦合和水声通信技术,将实时传输观测数据的深度由3000米拓展至6000米 。
据了解,我国自主构建的西太平洋实时科学观测网目前拥有20套潜标、4套大型浮标和船载移动观测设备等,已连续获取了这个区域5年的深海观测数据 。
【观测网|北斗卫星“护航”西太平洋实时科学观测网数据传输】王凡表示,西太平洋实时科学观测网获取的数据将服务于深海前沿研究、气候预报和海洋环境预报等,特别是实时传输回的数据将提高气候和海洋环境预报精度 。
推荐阅读
- 卫星|我国成功发射试验十二号卫星01星02星
- 北斗导航卫星|新时代北斗精神:“创新”光芒闪耀苍穹
- 温室气体|首个温室气体观测网基本建成
- 北斗七星在天文学上称之为什么(北斗七星在天文学上的名称)
- 北斗导航卫星|44次北斗发射百分百成功
- 长征系列火箭|长征火箭400发!中国成功发射实践六号05组卫星
- 十四五|“十四五”期间我国计划发射7颗风云气象卫星
- 李士祎|宝酝名酒“放卫星”停不下来,是酒业黑马还是资本泡沫?
- 卫星的作用有哪些(卫星的作用有什么)
- 卫星在太空靠什么飞行(关于卫星在太空是靠什么飞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