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科学会议|香山科学会议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多学科专家学者跨领域研讨

围绕中国向国际社会做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中国科技领域颇负盛名的香山科学会议4月中旬在北京举行专题学术讨论会,由科技部组织召开,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多学科专家学者代表与会,聚焦“碳中和科技创新路径选择”主题展开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 。
实现目标的九个抓手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提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目标主要有九个抓手:
一是“能源减碳”与“蓝天保卫战”协同推进 。二是节能、提效潜力巨大 。三是电力行业减排 。四是交通行业减排 。五是工业减排 。六是建筑(包括建造和运行)推动电气化 。七是通过固废资源化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八是发展碳汇并鼓励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等碳移除碳利用技术 。九是将碳交易、气候投融资、能源转型基金、碳中和促进法作为引导碳减排的政策工具 。
他认为,碳达峰、碳中和双目标是基于中国国情和科学论证的目标,不仅有路径、可操作,而且将带动一系列技术进步,带来新投资、新产业、新交通、新建筑、新能源等和新的发展方式,深刻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能源、环境、气候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
“碳达峰、碳中和是参与全球的世纪大考,是从工业文明时代走向生态文明时代人类文明的赶考,中国不能落伍,历史要我们考出好成绩 。”杜祥琬说 。
科技创新的四项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认为,科技创新是支撑中国达成碳中和目标的基础和关键,为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他提出四项具体建议: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核心技术突破的路线图 。建议国家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全局性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构建新型创新体系,在“一盘棋”下绘制能源发展路线 。
二要跨领域联合攻关,推进多能融合技术体系突破 。通过多能融合打破现有能源领域行业板块壁垒,推动各能源系统间资源优势“合并”,重构中国能源及重工业体系,实现高碳行业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
三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以点代面促进全国形成低碳发展新格局 。中国能源应用场景复杂,无法用一套通用的模式解决全国碳中和面临的所有问题,建议国家统筹区域发展与碳减排工作,选取典型区域、针对典型问题推进跨领域集成示范,以点带面形成低碳发展新格局 。
四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金融及资本的结合,促进成果转化 。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构建新型创新体系,以充分调动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社会资本等要素深度参与,加快建成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速成果转化落地 。
探讨能源的转型路径
此次香山科学会议的专题学术讨论会确立有碳中和共性支撑技术研发、工业体系零碳/低碳流程再造、碳中和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等中心议题 。
在可再生能源与碳中和共性支撑技术研发方面,北京化工大学谭天伟教授提出第三代生物炼制的概念,即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化学品、液体燃料和材料的生物制造技术 。
他认为,生物制造可能是未来二氧化碳转化的高效技术,未来可再生能源和生物制造耦合的技术,如光/电和微生物转化结合,可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可提高转化效率,有望成为重要的碳中和技术 。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张希良利用研究团队开发的中国-全球能源模型等能源经济模型,对2060年碳中和愿景下的中国能源转型路径进行定量模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