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杨振宁寄语青年学子:要清楚方向、选对方向

25日,清华大学迎来建校110周年校庆日 。日前,在清华园的住所里,诺贝尔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接受新华社采访人员的独家专访 。99岁的他精神矍铄,微笑讲述与清华的不解之缘 。
对清华发展,他饱含深情与信心;对青年学子,他寄语“要清楚方向、选对方向”;对中国的发展前景,他表示充满期待 。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他愿清华人永远“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
愿为有志科研的青年“指路”
问:您为何选择回到清华大学?
答:因为我父亲曾是清华数学系教授,从小我就在清华园里长大,这里有我儿时的记忆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又在西南联大学习,激发了我对物理研究的兴趣 。因此在1997年,当清华问我是否愿意回来帮助学校做一些工作,我当然义不容辞 。
我曾以《归根》为题,写下这样的诗句:“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 。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因为在物理学前沿工作多年,我想,对于清华有志于科研的学生,我是可以给他们一些帮助,帮他们“指路”的 。这些年来,我觉得还是有不少的成绩 。比如,今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物理研究非常成功的学校,你可以看到有很多从清华毕业出去的教授或访问学者 。这十几年来,清华培养了不少被国际上认为是第一流的物理学人才 。从清华出去的人才中,不少人选择回国了 。
清华“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一流’”
问:您如何看待清华大学的发展?
答:清华刚开始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一些在国外学了很多新知识的人,回国后成了清华的教授,这其中就包括我父亲 。我跟我同一辈的人,都是在我父亲那一辈人的训导之下,取得了一些成果,达到了我们在学术界的地位 。在西南联大,我学到了很多物理方面的知识,受到的教育非常之好,这使得我在1945年到美国留学后,立刻就变成了最好的学生 。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清华有着很大贡献,培养了数不清的人才 。
今天,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清华已是世界知名学府,从过去主要是理工方面发展到如今理工文法医全面发展,清华仍在大步前进,而且在世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一流”高校 。
“我已经看见天亮”
问:您如何看中国的发展及清华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答:因为年纪太大,我曾在一本书的前言上说“我看不到天大亮了”,但我想今天应该可以说“我已经看见天亮” 。目前,还不敢讲“天大亮了”,不过将来“天大亮”是很清楚的 。
中国从以前穷困的状态走到今天“天亮”的状态,清华大学是有贡献的,而且我相信这个贡献还会继续下去 。清华110年校史和国运息息相关 。
“我对未来清华的发展很有信心”
问: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方面所做的工作如何?
答:今天的大学有三个任务,一是本科教育,二是研究工作,三是为社会服务 。我认为,清华在第一和第三方面的成绩都是一流的,在研究工作上、在训练研究生方面还差一点,需要时间积累 。
不过今天中国科技界在很多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所以我想实现这个目标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国力正发生变化,中国国力在迅速上升 。按此情形发展,我相信今后10年、15年,从清华出去的优秀研究人员会有不少人回来 。我对清华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 。
“科学研究需要好的传统”
问:我们的科研水平跟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差距在哪里?
答:有些人可能觉得,我们在一些尖端科研领域好像不太成功,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学研究需要有一个好的传统,而且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