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民国时期的老百姓能否吃的起月饼呢?民国后期老百姓都吃不起月饼

中秋即将到来 , 如今吃月饼已经是家常便饭 , 那么跟着故宫历史网的小编一起去看看民国时期老百姓能不能吃的起月饼!下面这张图是这是1933年中秋期间广州知名饼店陶陶居印制的小册子 。

月饼|民国时期的老百姓能否吃的起月饼呢?民国后期老百姓都吃不起月饼
文章图片

打开这本小册子 , 回到八十多年前的广州 , 看看当时的月饼售价如何 。
《陶陶居月饼录》里面有一张《癸酉中秋月饼价表》 , 抄录如下:
陶陶可观月 , 每盒5元
七星伴月 , 每盒3.2元
陶陶居上月 , 每盒2元
桂子蟾蜍月 , 每盒2元
四黄莲蓉月 , 每盒1.3元
蟹黄莲蓉月 , 每盒1.4元
核桃烧鸡月 , 每盒1.4元
冬菇鸭腿月 , 每盒1.2元
鸡油双黄月 , 每盒1.2元
金风腊肠月 , 每盒1.2元
银河夜月 , 每盒1.1元
西施醉月 , 每盒1.1元
金腿香月 , 每盒1.2元
金银叉烧月 , 每盒1.1元
精品莲蓉月 , 每盒1元
鲜奶椰蓉月 , 每盒1元
五仁上甜月 , 每盒9毫
什锦上咸月 , 每月9毫
杬仁枣蓉月 , 每盒9毛
南乳香肉月 , 每盒9毛
莲子椰丝月 , 每盒9毫
杬仁凤凰月 , 每盒9毛
……

月饼|民国时期的老百姓能否吃的起月饼呢?民国后期老百姓都吃不起月饼
文章图片

细心的朋友对照本文插图 , 可能会提出疑问:咦 , 不对啊 , “七星伴月”明明写的是“丨二元” , “四黄莲蓉月”明明写的是“丨三元” , “冬菇鸭腿月”写的是“丨二元” , “蟹黄莲蓉月”与“核桃烧鸡月”写的都是“丨×元” , 另一张图上的“南乳香肉月”、“杬仁凤凰月”、“杬仁枣蓉月” , 价位都是“每盒文毛” , 并不是“每盒9毛”啊!
实际上 , 这是旧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数字书写方式 , “×”表示“四” , “文”表示“九” , 当一个数字既有整数又有小数时 , 就用阿拉伯数字或者竖杠来表示整数 , 用大写的数字表示小数 。 三个竖杠和一个“二” , 就是3.2;一个竖杠和一个“三” , 就是1.3;一个竖杠和一个“×” , 就是1.4 。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种书写方式 , 那就会得出错得离谱的结论 , 误将一元零几角一盒的月饼当成十几元一盒 , 误将三元零几角一盒的月饼当成一千多元一盒 。

月饼|民国时期的老百姓能否吃的起月饼呢?民国后期老百姓都吃不起月饼
文章图片

好 , 现在搞明白了价目表上的数字 , 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在1933年的广州 , 陶陶居推出的二十多款月饼 , 最便宜卖到0.9元一盒 , 最贵卖到5元一盒 , 平均售价是1.5元一盒 。
当时广州的月饼 , 一般四个装一盒 , 一盒刚好一斤 。 这种斤比现在的市斤稍微大一些 , 现在一斤是500克 , 那时候一斤将近600克(现在台湾菜市场的台斤也是将近600克) 。 有的商家为了吸引顾客 , 会把月饼个头做大 , 一盒月饼做到一斤四两重 , 但仍按一斤去卖 , 俗称“加头” 。 同时还有个头特别大的月饼 , 一个顶普通月饼好几个 , 旁边再放七个小月饼 , 装到一个盒子里 , 称为“七星伴月” 。 这种包装的月饼份量足 , 价格自然比较贵 , 例如陶陶居的普通月饼每盒只卖1元左右 , 而“七星伴月”则卖到3.2元一盒 。 另外还有一款“陶陶可观月” , 每盒5元 , 比“七星伴月”还要贵 , 应该是很高档的月饼 。
现在我们订购高档月饼 , 譬如说某个品牌的鲍鱼月饼和冰激凌月饼 , 一盒不到一公斤 , 要价可达千元左右 。 八十多年前的广州陶陶居最高档的月饼才卖5元一盒 , 难道是指5块大洋一盒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