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脑村|危地马拉视频博主塞莉娅:中国小龙虾,不只是一盘美味
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采访人员吴梦、乐文婉、侯文坤)夜幕降临,在巨大的小龙虾雕塑身后,集聚了数十家“虾馆”的湖北省潜江市生态龙虾城人声鼎沸。拥有中欧地理标志的潜江小龙虾吸引着省内外的食客远道而来,只为一品新鲜虾味。
从武汉乘动车来到此地的危地马拉视频博主塞莉娅就是其中一员。
这位在中国生活10余年的“武汉媳妇”喜欢向世界观众直播她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色香味俱佳的小龙虾成了她最新的直播对象。
文章插图
塞莉娅在湖北省潜江市品尝不同口味的小龙虾,通过直播向世界观众介绍这道菜的色香味。新华社采访人员 吴梦 摄
麻辣、蒜蓉、油焖,塞莉娅对着镜头剥虾壳、品虾肉、吮虾汁……在“虾馆”大快朵颐之后,她骑上电动自行车到乡间寻虾。
潜江市“虾稻共作示范区”熊口镇赵脑村,田亩规整、沟渠纵横。塞莉娅在这里惊讶地发现稻梗间、水面下藏匿着许多挥舞大钳的红衣“虾客”。
正在喂虾的农民赵甫平告诉她,在江汉平原,小龙虾养殖普遍实行“虾稻共作”模式,即将小龙虾养在围绕稻田挖出的环形虾沟里。小龙虾捕食害虫并产肥,天然饲料养出绿色龙虾,还促生了品质优良的虾稻米,可谓一举两得。
“过去种植黄豆、棉花等传统作物时,一年忙到头每亩收入最多也就1000元,还要担心虫灾水害,养虾之后收入和过去相比翻了三四倍。”赵甫平告诉赛莉娅,现在稻田全部采用机耕、机插、机收,虾沟中安装的水质检测器可以实时监测数据,通过手机软件就能掌握农田情况,科学养殖、省力高效。
文章插图
塞莉娅与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村民赵甫平(左)一同划船喂虾,向其询问农田情况。新华社采访人员 吴梦 摄
67岁的赵脑村村民马于林操持着40亩单元池,如今“只用管管水、喂喂虾”就能获得好收成。养虾增收让这位老汉搬进了170平方米的楼房,劳作之余他喜欢围着稻田跑步。他说:“把身体锻炼好不劳烦儿女,还能多过几年好日子。”
但虾农们可不是真的“躺着挣钱”。塞莉娅听马于林说,旺季时凌晨一两点他就要收笼起虾,淡季时也要4点起床干活。
第二天清晨,当金色的曦光洒满碧绿稻田时,塞莉娅和熊口镇夏桥村虾农王刚从水下拉起地笼网,把一筐筐红彤彤的小龙虾装上捕虾船。
5、6月是小龙虾大量上市的季节,这批小龙虾是王刚特意错峰养殖的,目的是在9月市面产量较低时卖个好价钱。经过一两年繁养经验的摸索,如今他的水稻田亩产可达500斤,小龙虾亩产最高可达300斤,每亩年收入超过3000元。
文章插图
塞莉娅与潜江市熊口镇夏桥村虾农王刚(右)在虾稻田中捕虾、交谈。新华社采访人员 吴梦 摄
“我家就在田边,从楼上就能望见自家的虾稻田。”塞莉娅顺着王刚所指方向看去,一栋二层小楼掩映在田埂林间。养殖小龙虾前,王刚是一位每日奔波在高速路上的卡车司机。“那时什么货都拉,放空车就是没收入,不敢休息。”
4年前,他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120亩虾稻田,回到家乡一心一意养虾。“如今收入增加了,闲暇的时间也多了,主要是能陪伴家人。”他笑着说。
王刚告诉塞莉娅,他的小龙虾一般会运到周边市场销售,产量多时也会运到潜江市的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卖给收购商。
塞莉娅来到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时,这里早已是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一辆辆小货车把清晨捕捞的小龙虾从田间运来,市场内“虾叔”“虾嫂”马不停蹄地分拣、装箱、打包。市场工作人员告诉塞莉娅,旺季时市场的每日交易量能达到1500吨,全程冷链保证鲜活龙虾能在48小时内运达几百个城市。此外,各类小龙虾加工制品还远销美国、德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
推荐阅读
- 蝶豆花|大人小孩都爱吃的彩虹千层马蹄糕视频教程,学起来
- 音视频|小康中国 千城早餐丨家的味道——颠汤圆
- 视频|原来是它!砂锅凤爪!大厨视频详解香料配伍、老汤留存
- 火锅季|视频丨“火锅季”第二站打卡四川火锅,“辣”到让人停不下来
- 视频 | 汤婆子、热水袋、“假领头”、棉毛衫裤......寒风中的“热”生意正红火
- 涮羊肉|视频|松鼠鉴食:冬天吃羊肉真的可以驱寒?
- 风味|想品尝视频里的「酸甜苦辣」?可以「舔屏」的美味制造机来了
- 荻雁|视频|松鼠鉴食:喝久煮的火锅汤会致癌吗?
- 冬至|视频|三门:吃个冬至圆大一岁!
- 一条街|视频|98元一斤 冬至“成都羊肉一条街”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