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者|科研大时代下的中国青年

■采访人员 赵广立
回望中国科技今年的惊心一刻,当数5月15日早上8时20分左右,中国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车“祝融号”在火星表面着陆 。这是中国火星探索史的历史性时刻:中国成为蓝色星球上第三个实现登陆红色星球的国家 。
技术上来说,火星着陆是“绕、落、巡”探测任务中最困难、最凶险的一关 。在这堪称“黑色九分钟”的过程中,天问一号火星着陆多功能避障敏感器团队经受住了考验 。该团队年轻的主任设计师朱飞虎说:“我们的技术保证了它的平稳着陆 。”
朱飞虎的出色工作引起了阿里巴巴达摩院(以下简称达摩院)的注意 。达摩院早在2018年就发起一项名为“青橙奖”的公益评选,面向35岁及以下的中国青年学者,发掘有潜力实现关键突破的科研新星 。朱飞虎就是达摩院今年的“惊喜发现”,经历层层评选之后,他从365位参评人中脱颖而出,入选第四届达摩院青橙奖 。
敢于探索技术无人区,研究方向原创性强、具备挑战世界级难题的能力,是达摩院青橙奖的评选“金线” 。在10月14日公布的第四届达摩院青橙奖获奖名单上,和朱飞虎同样具备巨大潜力、来自不同科技领域的青年学者还有9位 。这群中国科研的火种传递者,平均年龄仅33岁,每人将获百万奖金 。
获悉名单,中科院院士、嫦娥五号探测器总设计师杨孟飞说:“我很欣喜地看到,这么多优秀的年轻人,敢于在重大问题上挑大梁、当主角,担起下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 。”
“神童”和“天才”长大以后
每年从数百位参评人中最终评出的10位年轻人,被达摩院称为“最好的他们”;而他们,也都在挑战世界上最难的科研题目 。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员韦东奕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特任教授陈杲,是历届青橙奖中首次出现的“数学双子星” 。这两位数学天才的“江湖传说”,因异于常人的传奇色彩而为人津津乐道 。比如,韦东奕曾手提馒头矿泉水接受采访,人称北大数院“扫地僧”;陈杲14岁就考入中科大少年班,他和他的龙凤胎姐姐陈杳的名字,是他们父亲在梦中梦到的 。
“神童”和“天才”长大以后怎么样了?韦东奕和陈杲的答案是:担起天赋和命运交给他们的使命 。
陈杲在此前的研究中,先后解决了1977年霍金提出的一个叫做“引力瞬子”的问题和丘成桐等人研究弦论中提出的一项数学难题 。现在,他开始关注数学界七大“千禧年问题”之一的“霍奇猜想”,并发现了一些新线索 。
“这个研究是很漫长的过程 。在未来——可能不是几年,而是几十年的研究中,我希望能够真正有一些进展 。”陈杲说,“这算是我的人生目标之一 。”
韦东奕的导师、中科院院士田刚也希望韦东奕尝试一些著名难题,鼓励他做“千禧年问题”中的一个 。“这个问题难度也比较大,我不确定能否做出来,只能尽力去尝试 。”韦东奕说 。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赵慧婵、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研究员陆盈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方璐是本届青橙奖榜单中的“巾帼力量” 。“女性能顶半边天”这句话,在科研领域同样适用 。
赵慧婵在柔性驱动、柔性感知、人工肌肉等领域的学术创新,正推动着新形态机器人本体设计方法的发展;陆盈盈的研究将助力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兼顾的下一代锂电;方璐率先提出了大规模可重构光电计算理论与架构,为百亿像素光场智能成像提供了新路径 。
破解半导体器件精密制造、大规模计算机系统调优、拓扑量子材料发掘、分子结构与功能开发……青橙奖榜单上的青年才俊,作为新一代青年学者的杰出代表正担纲重任,勇挑大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