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乱套了作文原文以及网友评价( 二 )


有人说 , 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自由的 。我们知道:任何想象必须建立在所见所感的“现实事物”的基础上 。我们太多地用“成人的所经历的现实”、“所谓的生活经验”代替了孩子成长需要自己经历的生命体验 。人们常说“孩子没有自己的童年”大凡如此 。另一个不太合理的“存在”—–我们的老师要求孩子的作文 , 大都要写“有意义”的事 。不信?有个小学生就写过“我最爱吃的菜” , 老师认为“虽然叙述得比较生动 , 但没有什么意思” 。于是这位学生回忆当时的感受 , 写道:“‘吃’ , 是我最感兴趣的事 , 但老师不感兴趣;不能写吃 , 当然我也就没有什么可写了 , 因为我想到自己感兴趣的老师不一定有兴趣 。”你看 , 教师的评价 , 在小学生那里会起到竟想不到的作用 。
儿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 有着自己的逻辑表现;你认为错误的 , 不足的 , 他也许根本不理解 。有个小学一年级学生写话 , 大意是:我妈妈胆子特别小 , 我想做一条狗 , 保护我妈妈……老师的批语是:“为什么要做狗呢?你为什么不做一名人们警察呢?”在老师看来 , 这位学生情感智力有问题 , 没有什么自尊 , 故而启发他 。然而 , 孩子出人意料的理由是:“狗可以不上班 , 一直在妈妈身边 。”儿童这类视角及思维的合理性 , 成人很少想到 。就像以为大家所言:儿童对色彩、现状和动态比较敏感 , 而成人对“价值”“意义”比较在意 , 鸡同鸭讲 , 自然难有效果 。此时 , 我们很少注意到孩子的感受 。
儿童一方面很难享受到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 , 一方面又无法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行诸文字 。孩子受到束缚 , 来自形体的、精神的 , 他们没有或无法准确流畅地表达“个人看法”时 , 写作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作文作文 , 头作生痛”的现实 , 在不同年龄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我们的孩子“没法作文” , 我们的孩子“作文真好”“作文翻版”“千篇一律”“老套”“正确的废话”等都是一个意思—–匠气的多了 , 灵气的少了 。就像吴非老先生说的:“几百所小学 , 几千名老师 , 几十万名小学生 , 作文都是一个模子里套出来”;“推荐参赛的佳作 , 不是‘馒头一个’ , 便是‘一个馒头’ , 而成千上万的‘馒头’中 , 究竟哪一个‘馒头’不同凡响呢?无法从小学生的作文中看到创造的趣味 , 估计他们在写作的时候 , 也仅仅是冲着‘获奖’而来的 。
也许 , 上文中的那位语文老师别出心裁 , 想着要给自己的学生习作辟出一条“蹊径”:把个孩子仅有的读到的看到的“历史” , 在自己的笔下 , 来个“娱乐” , 来个尽情发挥 , 大胆想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可以天马行空、毫无拘束地加以夸大和描述 , 不必太当真 , 不必太在意……加上当今文化环境—–在某些影视剧里 , 历史也被穿越得支离破碎 , 历史被穿越的差不多了 , 真的到了“没有不可能 , 就怕你想不到”的地步了 , 孩子眼里见到的历史真的“乱套”了!
我们不能要求一名学生对中华五千年历史了如指掌 , 不能责怪一名小学生对浩如烟海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么不清不楚 , 单单从作文内容看 , 让这么多文学形象和历史人物、当代名人无厘头地“因缘际会” , 在赞赏其“想象力丰富”的同时 , 是不是还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