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荟|刘聋子粉馆:一碗牛肉粉的“圈粉”之路丨湘农荟驿站·区域特色产业④
编者按:一种饮食习惯 , 催生一个特色产业 。 一个特色产业 , 形成一个城市标签 。 常德津市 , 依靠一碗香味浓郁的牛肉粉 , 享誉全国 。 其背后 , 与其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 , 以及当地的饮食文化息息相关 。 但 , 也更离不开一群早行人的默默付出与打拼 , 因为 , 一个超10亿元的产业 , 就在他们的忙碌之中悄然产生 。
红网时刻采访人员 黎鑫 长沙报道
津市 , 一座牛肉粉飘香的城市 。
每天清晨 , 热闹的城市尚未苏醒 , 这里的米粉人早已开始送粉、生火、炒码、熬汤……
一群忙忙碌碌的早行人 , 将这座澧水边的小城 , 浸润得香味浓浓 。 津市牛肉粉这个小特产 , 也硬生生被他们打造成了大产业!
文章图片
黄玢昊是津市刘聋子粉馆的第四代传承人 。
“95”后黄玢昊 , 2020年正式接任津市刘聋子粉馆的“掌门人” 。 作为一家创办于1938年的老牌粉馆品牌 , 刘聋子米粉挑起的不仅是一种家乡味 , 更撬动了一方经济产业的集聚 。
如今 , 从父辈手中接过“交接棒” , 黄玢昊和其他津市米粉同行正以一种特有的执着 , 向着津市市委市政府为米粉产业制定的目标奋进:
到2021年 , 完成津市牛肉米粉市场和标准化体系构建 ,发展津市牛肉米粉标准化门店200家 , 总营业收入达到10亿元;2021年 , 建成津市牛肉米粉产业园 , 基本形成津市牛肉米粉产业链 。
两个家族之间的传承与交接
黄玢昊是津市刘聋子粉馆的第四代传承人 。
很多人会不解 , 刘聋子是聋子吗?他和黄玢昊家族又有何关联?
“我爷爷是刘聋子的唯一徒弟 。 ”黄玢昊解释 , 刘聋子 , 原名刘松森 , 幼年因患中耳炎导致耳聋 。 虽然刘聋子对外界的任何声音都没有反应 , 但他的味觉却很敏感 , 对吃的很在行 。
1938年 , 在常德开粉店的刘松森为避战乱 , 举家迁往津市 , 在姐夫家开起了粉馆 。
粉馆店堂不大 , 房屋简陋 , 八张方桌一溜靠东摆放 , 店堂内终日肉香氤氲 , 往来食客络绎不绝 。
学过草药的刘松森 , 闲下来时用20多种香药包好放进锅里 , 与牛肉一起煮 , 香药的香味渗入牛肉中 。 没想到 , 这样的牛肉粉和牛肉钵子 , 烂度适中 , 咸淡适宜 , 具有辣、滚、香、鲜的特点 。
彼时 , 津市正处于从传统水陆商贸码头向现代轻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时期 。 澧水河隔开了工业区和生活区 , 工人们要赶七八里路 , 坐公车去上班 , 时间特别紧张 , 因此 , 吃粉渐渐成为工人们早餐的首选 。
没曾想 , 就是这样一种习惯 , 逐渐变成了习俗 。 这样一碗牛肉粉 , 有一天成为津市的代名词 。
“我爷爷那时做学徒的想法很简单 , 学一门手艺 , 只为解决全家温饱 。 ”黄玢昊介绍 , 刘松森病逝后 , 因其没有子嗣 , 他爷爷黄承余便扛起了“刘聋子米粉”品牌的传承大旗 。
就这样 , 刘、黄家族完成了一个品牌的传承与交接 。
文章图片
刘聋子粉馆在津市的老店 。
作为第二代传人 , 黄承余走得并不容易 , 外界的质疑、诽谤不绝于耳 。 但他跟了师傅这么久 , 深谙以口味取胜的经营之道 。 他在基础米粉码子的配置之上 , 相继研发出麻辣牛肉、红烧牛肉、红烧牛排等一系列风靡一时的爆款码子 。
时至今日 , 麻辣牛肉码子 , 依然还是常德牛肉粉中“永远的神” 。
黄玢昊看着爷爷负重前行 , 打小就坚定了要成为爷爷得力小助手的信念 。
推荐阅读
- 刘宇|线上跨年成“时髦”,北京时间APP推出15小时直播美食跨年
- 刘宇|@老乡,新年好! “最美家乡味·最美家乡人”约老乡们一起过年!
- 刘军|河南举办营养健康厨艺大赛 “一菜一汤”见真章
- 满汉|东西问 | 刘敬贤:为何说“满汉全席”是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
- 刘杏益:好茶叶应该让消费者喝得安心、买得放心
- 刘勤兵|你知道黔北风味手工米皮是怎么制作的吗?
- 刘博博|这个“面馆”意外走红!但老板竟希望早点“关门”……
- 冬至|温暖一家亲,八甲刘中学举行包饺子活动
- 乔集小学|情暖冬至饺子飘香,八刘中心学校乔集小学冬至包水饺活动
- 刘茹姣|“孝心饺子”“团圆饺子”“成长饺子”......来“小邻通”品花样饺子的幸福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