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老牌药企学网红品牌,这类贴牌产品你买过吗?
药企走上贴牌之路或有其苦衷,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文 / 巴九灵
01.你网购的这些东西,很可能是贴牌产品你在网上买过祛疤霜、育发液、暖宫贴、减肥药等保健类产品吗?如果这些产品来自仁和、同仁堂、修正等知名药企,你是否会多一份信任感,哪怕它的价格高于同类产品,也会掏钱购买?
但实际上,你买的这些产品,很可能并非来自药企自己的工厂,而是属于贴牌产品。
比如,天猫“药都仁和旗舰店”中的一款“爱肤宜防脱育发液”产品,月销1万+,有7000多条评价。产品详情页介绍,这款产品出自仁和药业,但它并没有出现在仁和药业官网的产品列表中。
根据这款产品的批准文号“国妆特字G20180064”,小巴在药监局官网查询到了这款产品的注册信息,显示生产企业为“广州爱肤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最后的备注信息中还写着其实际生产企业为:广州市腾宇化妆品有限公司。
文章插图
企查查显示,广州爱肤宜和广州市腾宇这两家公司,跟仁和药业均无股权关系。这就是一款典型的贴牌产品。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有不少投资者对仁和药业提出“爱肤宜防脱育发液与仁和药业是什么关系”类似的话题,关心这类贴牌产品与仁和药业的实际关系。
文章插图
02.贴牌模式蔓延至医药领域今天,贴牌模式在各行各业已经非常盛行。最典型的就是南极人。打开一个购物平台,会有很多南极人相关店铺,产品更是多到数不清,从鞋服到床上用品,从电熨斗到燃气灶,五花八门。
南极人原本是一家依靠做内衣起家的公司,从2008年开始,南极人关闭了所有自营工厂生产线,此后便从“卖产品”变成“品牌授权”,赚得盆满钵满。2019年,南极人通过品牌授权获得13亿元收入。2020年,南极人贴牌服务的毛利率高达93.26%。
近年来,贴牌模式已蔓延至医疗、保健行业。仁和、同仁堂、修正、葵花等众多知名药企通过品牌授权来增加收入。
以仁和药业为例,据其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1.06亿元,公司产品分为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从收入来看,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基本各占一半。
贴牌模式撑起了一家老字号药企营收的半壁江山,足以证明知名药企对贴牌模式的依赖。
相比于研发,贴牌显然是一条更容易走的捷径。走惯了捷径,便更不愿意走那条难走但正确的路。
据仁和药业披露的2021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4276万,营收约36.59亿元,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仅为1.1%。另据仁和药业近4年的年报,其每年的销售费用为研发费用的14—26倍之多。仁和“重营销轻研发”的特征,常被外界所诟病。
但这并非仁和一家的问题,中为咨询行业调查报告显示,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的研发费用一般占销售总额的15%—20%,而国内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平均仅为2%—3%。
文章插图
03.想靠贴牌躺赢?恐怕不行贴牌的路虽好走,但并非一劳永逸。
就如南极人,本以为可以靠品牌授权“躺赢”,但这两年的日子也并不太好过。
从去年7月以来,南极电商的股价从24.41元的最高点下跌到如今的7元左右,市值蒸发近400亿。据其2021年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南极电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6亿元,同比下降42.85%。
贴牌模式就如一把双刃剑,在为企业贡献一本万利的营收同时,也为品牌带来了各种负面问题,如产品质量、口碑良莠不齐,甚至涉嫌虚假宣传。
推荐阅读
- 丝瓜|上海老牌本帮菜馆,开了30年人气火爆,老食客每次只点一个菜
- 厦门岛|厦门人的「拌面地图」已更新!14家老牌拌面店,让你从岛内吃到岛外!
- 老牌|上海老牌小吃店也要说再见了?明明生意不错啊!
- 馒头|5种年纪“比你还大”的国产老牌零食,便宜又好吃的“国货之光”
- 串串|老牌串串店你的选择
- 米粉|老牌长沙味:公交新村米粉人气火爆,24小时营业一天卖3000碗
- 成都|成都藏在小区里的老牌火锅兔,只有本地人才知道,还需预定才能吃
- 套装|老牌酒厂发力新世界产区,年底的洋酒市场有啥看头
- |吉林省延吉市的“老牌餐厅”,招牌是炸酱面,游客吃完却一言难尽
- 肥肠|老板换了,味道变了!成都“臭味”的老牌肥肠粉,让人遗憾的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