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贸|烟火高桥蝶变“中非商港”,开放雨花引领国际商贸
文|智能相对论
作者|思存
咖啡作为舶来品,随着国内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饮用人数不断增加,市场也在持续扩容。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年轻人年均消费300多杯咖啡,已经赶上了欧美国家的水平。
年轻人爱喝的咖啡,是在消费升级的语境下,被市场重构的精品咖啡。表现为现磨、精品超即溶、挂耳、浓缩咖啡液等多种创新形式产品。
咖啡消费热潮之下,在长沙这片消费沃土里,不仅跑出来了网红品牌三顿半,雨花区高桥市场,也成了咖啡爱好者的新晋打卡点。
文章插图
如果三顿半的爆红,紧扣了便捷与品质兼具的产品创新,那么雨花区高桥市场的出圈,则在于成为了非洲精品咖啡的“第二故乡”。
从非洲咖啡到非洲特产,都有了“第二故乡”
作为公认的咖啡发源地,非洲咖啡在整个咖啡行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中,埃塞俄比亚是非洲最重要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今年5月,该国咖啡豆以出口创收1.3052亿美元、出口总量达到32,669吨的成绩,创下历史单月最高出口收入记录。
非洲咖啡之所以受到市场追捧,凭借就是上千年的种植历史和加工传统造就的高质量优势。比如,埃塞俄比亚的有着不寻常的花果香的耶加雪菲,在咖啡市场更是被称为精品咖啡中的精品。
那么,与中国隔着印度洋的非洲咖啡,是怎么在长沙雨花区“安家”,为高桥市场占据咖啡供应链高地的呢?
文章插图
依托湖南自贸试验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政策高地,整合各方优质资源,缩短咖啡冗长的供应链路,是其中关键。
供应链的冗长繁杂,一直以来都是限制咖啡市场高速规模化的难题。
在传统流程里,非洲咖啡豆从产地采摘加工后,在流通环节要经过产区采购商、销区贸易商,再到烘焙工厂、批发商、品牌商,最后才能进入咖啡门店,被制作成一杯飘香四溢的咖啡满足消费者的味蕾。
这之间,只要一个环节产生变动,都会影响咖啡的品质与价格,从而影响消费体验。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雨花区能够擦亮非洲咖啡的招牌,就是在于从源头缩短了流通链条,为供需两端都保证了咖啡品质与价格的稳定可控。
据高桥大市场商户透露,以往非洲咖啡豆的进口,从下单到收货一般要15天,有时候甚至长达一个多月,并且还要保证一定的进货量。但如今,在湖南自贸试验区构建起来的畅通“产销直达”渠道下,“非洲咖啡豆不到3天送到长沙门店,且订购量没有要求”。更为关键的是,无库存压力的直通链路下,“与以前相比成本可降低30%”。
效率高了、成本少了、压力小了,商家也纷至沓来。目前,雨花区高桥市场已经有20多家咖啡龙头企业入驻,汇聚了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卢旺达、坦桑尼亚等非洲各国的精品咖啡,成为非洲咖啡的主要集散地。
而随着非洲咖啡供应链上游资源、仓储物流及加工环节的进一步打通,高桥市场的咖啡年交易量预计将从现有的20000吨增至10万吨。
不仅如此,在非洲咖啡的“单点突破”之下,雨花区高桥市场积极打通中非产品全产业链的源头直采,使得非洲的可可、腰果等产品在雨花区高桥市场实现“多点爆发”,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多质美价优的非洲产品,而高桥市场也正华丽变身“国际高桥”,成为了非洲特色商品在中国的集散地。
推荐阅读
- 葱末|外卖点多了,仿佛已经丧失了烟火味,一碗“水煮肉片”送给自己
- 成都大运会|国际赛事运动员经典餐饮服务清真风味评鉴会在成都举行
- 段里|交广会客厅|烟火里的本心
- 清真风味|国际赛事运动员经典餐饮服务清真风味评鉴会在蓉举办
- 经典|国际赛事运动员经典餐饮服务清真风味评鉴会在蓉举办
- 市场规模|不眠海揽获国际奖,精品咖啡添“金色”
- 国际|8道“丝路美食”常驻CBD餐厅
- 西南街|成都城市更新:延续文化脉络 保留市井生活与烟火气
- 回锅肉面|成都城市更新:延续文化脉络 保留市井生活与烟火气
- 镇海,这久违了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