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系统|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2035年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锐财经)
冷链物流连接田间地头、百姓餐桌,是重要的民生领域 。12月13日,国家发改委就日前公布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举行发布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介绍,《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冷链物流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推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指引 。
促进消费,改善民生
为充分发挥冷链物流对促进消费、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作用,《规划》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谋划——
宏观层面,建设内外联通的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打造“三级节点、两大系统、一体化网络”的“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 。其中,“3”指完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加强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聚焦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形成高效衔接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2”指构建服务国内产销、国际进出口的两大冷链物流系统;“1”指建设设施集约、运输高效、服务优质、安全可靠的国内国际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 。
行业层面,创新组织模式,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发展和网络化运作水平 。《规划》提出,在产地,建设一批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推广“移动冷库+集配中心(物流园区)”等新模式,提高产地冷链设施利用效率和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水平 。在城市,建设一批销地冷链集配中心,集成整合流通加工、区域分拨、城市配送等功能,引导存量冷链设施资源集中,优化城市冷链设施布局 。
运行层面,打造消费品双向冷链物流新通道,促进农民增收和消费升级 。在生产端,发展“平台企业+农业基地”“生鲜电商+产地直发”等新业态新模式,畅通高品质农产品上行新通道,促进冷链惠农、品牌兴农、特色富农 。在消费端,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中小城镇和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下沉,鼓励供销合作、邮政快递、交通运输、电商等企业共建共用冷链物流设施,打通高品质生鲜消费品下乡进村新通道,扩大生鲜等高品质消费品供给 。
规模扩大,质量提升
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地销地冷链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冷链装备水平显著提升 。截至去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过3800亿元,冷库库容近1.8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约28.7万辆 。
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初步形成产地与销地衔接、运输与仓配一体、物流与产业融合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冷链物流设施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全链条温控、全流程追溯能力持续提升 。冷链甩挂运输、多式联运加快发展 。
创新步伐明显加快 。数字化、标准化、绿色化冷链物流设施装备研发应用加快推进,新型保鲜制冷、节能环保等技术加速应用 。冷链物流追溯监管平台功能持续完善,冷链快递、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新业态新模式日益普及,冷链物流跨界融合、集成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冷链物流企业加速成长,网络化发展趋势明显,行业发展生态不断完善 。市场集中度日益提高,冷链仓储、运输、配送、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延伸采购、分销、信息等供应链服务功能,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
加快补短板,推进基地建设
《规划》明确,到2025年,肉类、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85% 。然而,中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总量不足、地域分布不均,商品化处理能力较弱,与骨干冷链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造成农产品产后损失较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