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阳|寒战|深夜的批发市场,有很多萝卜白菜一样味道的故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首席 采访人员 郭春雨 采访人员 王开智
12月27日凌晨,户外温度降到了-6℃。济南七里堡蔬菜综合批发市场迎来一天最热闹的时候。不同的车、不同的口音,带着不同味道的蔬菜汇聚到这里。天亮之后,他们会出现在某个家庭的餐桌,带着热气腾腾的烟火,开始新的一天。
在这个极寒之夜,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蹲点凌晨后的七里堡菜市场,从新鲜蔬果的香气和色彩里,捡拾一个个像萝卜、白菜、蘑菇一样平凡又鲜亮的故事。
人能忍忍,菜不能冻着
七里堡菜市场现在有多少个摊位?
采访人员问了几个商户,答案有几百家、上千家,他们说不清,但是仔细观察各个摊位,都有它的看家本领。有的专营各种辣椒,圆滚滚肉嘟嘟的彩椒、红彤彤像火苗一样的朝天椒、长得板板正正的线椒,这是做辣子鸡的好材料;还有的摊位专以各色西红柿见长,圆滚滚的粉皮西红柿,裹在带绿色无公害标志的包装里,红绿配色格外饱满鲜亮;还有豆角,绿中泛红的油豆、细长条的蛇豆、青白色的“白不老”、最常见的大扁豆,应有尽有。
当然,北方的菜市场,用大卡车装载的白菜永远是主角,这也是消耗最快的蔬菜。即便是当晚没有批发完,第二天也会在市场上很快卖光。经常会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身后拉个小车,坐上几十站的公交车来挑挑拣拣,屯上一车。

赵建阳|寒战|深夜的批发市场,有很多萝卜白菜一样味道的故事
文章插图
白菜是冬天北方菜市场的主角
和商超相比,实惠是菜市场菜品最大的吸引力,但对于市民来说,逛菜市场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当新鲜蔬果的香气和色彩相碰撞,耳畔充盈着讨价还价的喧闹,这本身就构成了一幅令人血脉贲张的生活图景。
然而,对于市场中的商户来说,菜市场不仅仅意味着烟火气,更多的是生活最真实而残酷的一面:挣钱。这里有老人的药费、孩子的学费,和生活所需的每一笔钱。
冬天无异是菜市场一个难熬的季节。对于冬天的菜商来说,人冻着没事,蔬菜千万不能冻着了。人冻着能养好,菜冻坏了,就卖不出好价钱了。
在七里堡菜市场,为了不让蔬菜冻坏了,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支一个塑料薄膜的棚子,把被子搬过来,一层又一层,仔仔细细的盖在蔬菜上。

赵建阳|寒战|深夜的批发市场,有很多萝卜白菜一样味道的故事
文章插图
用塑料布搭个简易的棚子,就是过冬的装备
每个摊位的陈设也都差不多,几个箱子加一块木板,垒起一张简易的桌子,方便在上面记账,凳子长久没有人坐,基本搁“荒了”;棚子顶上扯一根电线挂灯泡,风大点,醉汉般地摇摇晃晃。有了灯光,寒夜里的摊位,就像个“屋子”了。
滴水成冰的天气里,穿什么最保暖?
今年54岁的陈丽花给采访人员展示她身上的手工小棉袄,“这是我妈去年给我絮的,用的都是一点点挑的最好的棉花,特别保暖。”
蓝底红碎花的棉袄,棉花又厚又实,针脚又细又密,为了防脏,陈丽花外面穿了一件从头到脚的罩衣,整个人在寒冷的夜里看着“圆墩墩”的,分外暖和。
“我妈80多岁了,去年没了。之前她每年都给我们一人做一件棉衣。”陈丽花指指旁边同样穿棉袄的妹妹,“这是俺妹陈英花,外面的是我嫂子,我们几家都在一起搭伙干,在七里堡卖菜已经十几年了。”
老家在商河,那边也出产不少蔬菜。陈丽花的哥哥和外甥就在老家收购,再找人运输到七里堡菜市场进行批发。围绕着七里堡的蔬菜生意,从商河到老家,一大家子七、八口人都有了活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