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的追随者
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 。图/IC
“小镇青年”的内涵变了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特聘研究员吕德文告诉《财经》采访人员,小镇青年原本属于网络语言,最早定义的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在乡村小镇工作生活的80后、90后 。他们与父辈在生活方式、就业观、知识结构、消费行为等方面都呈现出较大差异,这类人被称作“小镇青年” 。
“从现阶段的研究来看,小镇青年的内涵丰富得多”,吕德文说,首先是相当一部分小镇青年都接受过高等教育 。其次,小镇青年有一个共同点——城市生活经历 。这意味着哪怕他们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也在初高中毕业后去城里务工过 。因此,小镇青年的视野与知识结构和城里青年差距不大 。如果以父辈作为参照系,作为“农二代”的小镇青年丧失了父辈勤俭节约的消费习惯;如果以“白领”作为参照系,小镇青年的独立性还不够,很多小镇青年要依赖父母“输血”维系在城里的生活 。因为他们的就业与收入不稳定,所以他们对人生的长期规划较弱,对于何时结婚生子、购房购车,规划性不如城市白领,随遇而安、随波逐流的特征比较明显 。他们没有条件与城里青年亦步亦趋 。因此,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只是跟随潮流,在做“城市生活的追随者” 。
从另一组数据也可窥见小镇青年的“不稳定性”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指导,拍拍贷联合南方周末发布了《2019年中国小镇青年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 。《白皮书》通过追踪1406名小镇青年三年的生活轨迹,发现他们中有32%曾经在北上广深生活过,有20%曾在省会城市生活过,但这些受访者在省会城市居住3.1年后,就决定离开北上广,回到家乡 。
与动辄“北漂”十几年的人群相比,小镇青年离开的决定略显仓促 。吕德文分析,三年是一个选择周期,25岁差不多是本科毕业三年的时间,两三年的城市生活体验,足以体会到这个城市的好与不好,这时他们会做出选择,是留下还是离开 。并且,25岁也是选择未来生活的窗口期,年轻人到了考虑安家的年纪 。这时,继续留在城里奋斗还是回老家过安排好的生活往往是他们在城市与小镇生活都体验过后的理性抉择 。
理性权衡后的抉择
为何小镇青年在往返大城市与家乡之间迭代速度如此之快?原因可能和个人与家庭情况有关,对于薇薇来说,家庭因素在促使她回乡就业中占比较大,但自己也会衡量现实因素,南方城市再美、香樟树再多,对她而言终究是一个陌生城市,作为异乡人,她缺乏社会资源 。
推荐阅读
- 6成大学生认为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网友:当初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 大学生创业园项目推荐,大学生创业园的功能和盈利模式是什么
- 怎么选择适合理科生的专业 大学理科有哪些专业
- 玻璃大王曹德旺将办一所大学 中国曹德旺身价全球排名
- 大学生创业贷款额度和利息,怎么申请无息贷款
- 大学生翻译兼职app 正规的翻译兼职网站
- 吴彤和杨迪是什么关系 杨迪和吴彤到底是不是大学同学
- 休斯顿大学申请条件有哪些,2020年休斯顿大学申请流程步骤分享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算好学校吗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怎么样
- 大学生礼仪论文3000字 家庭礼仪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