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的意思( 二 )


孔子“过犹不及”的论断,同样适用于多言与不言,他曾经对此做出过说明,概括来说主要有两点:
第一,说话要选择对象 。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提出:“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可以言说的人不去和他说,就会失去可以信赖的人;不能说的人却偏要和他说,便会失去秘密 。明智的人是对该说的人说话,对不该说的人闭嘴,这样一来,便会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
第二,说话要选择时机 。《论语·季氏》中,孔子提出:“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孔子提出了三种过失:一种是不该说话的时候说了,这叫急躁;另一种是该说的时候不说,这叫隐瞒;最后一种是未曾察言观色而贸然开口,这叫眼瞎 。
说到多言与不言的这一关系,突然想到了一则笑话:两个人围着火炉说话,其中一个人在那得吧得吧地说着一些道听途说之言,把另一个人说烦了,便训斥道:“你能不能不说话啊?烦不烦啊?说话的人一听,倒也听话,真的闭上嘴巴不说了 。过了会儿,另一个人的衣服不知怎么蹭到了火炉上,那人自己起初没有察觉,后来衣服被烧着了他オ发现,发现之后他赶紧把衣服上的火苗扑灭,扑灭火苗之后,那人怒火中烧,呵斥之前说话的人:“你怎么不早告诉我衣服烧着了?你看见了为啥不说?”只见之前说话的人则慢悠悠地回了一句:“你不是不让我说话吗?”
可见,说话是一门艺术,要选对时间,选对对象,选对方式,中间的学问大了 。
最后我们不妨再看一个精彩片段 。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与一位女士对坐,出于礼貌,马克·吐温说了一声“您真漂亮” 。那位女士听到后并不领情,高傲地对马克?吐温说:“可惜我无法用同样的话来赞美您 。”马克?吐温委婉平和地说:“没关系,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一句谎话就行了 。”那位女士的脸腾的一下红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