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才子解缙为何被杀 朱棣为什么要杀解缙( 四 )


齐泰、方孝孺、黄子澄这样的博学人士已经足够皇帝使用,所以解缙并不在皇帝的考虑范围之内 。
这段时间,是解缙人生的低潮期 。
他在偏远的甘肃做过看守城门的卫吏,在清冷的翰林院当过待诏,十年人生如意,十年困顿难当,解缙同志可以说是饱尝了世间变化 。
如果不是那场突如其来的靖难之役,可能解缙将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就此消沉,成为史书上一个极为普通的名字 。
但命运,似乎再一次地选中了他 。
燕王朱棣从北平起兵,发动靖难,一路高歌猛进,越平原,过长江,直打到南京城下 。
大家心里都很有数,建文朝廷要凉了 。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解缙和朝廷里的几位同僚们连夜举行了一场聚会 。
参会的人员有,翰林陪读胡广,翰林待诏解缙,翰林编修吴溥,翰林学士王艮 。
大家开会的主题也非常明确,那就是同朝为官,现在建文朝廷要完蛋了,看看大家都有什么出路 。
会议一开始,胡广、解缙、吴溥慷慨激昂,表示要誓死追随建文帝,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只有王艮同志一言不发,只是暗自流泪 。
于是大家在嘲笑了一番王艮不太爱国,很没气节之后,各自散会,各谋生路 。
事实证明,满口道义者,最不可信,一语不发,乃为忠良 。
胡广、吴溥在南京城破时双双投降,归顺了永乐皇帝,而我们的主人公解缙更是没等破城,提前一天就收拾行李投奔了朱棣 。
对于解缙的出逃,作者是十分理解的 。
因为他是一个才华横溢,充满抱负的理想主义者,他还想要去完成更为伟大的事业,所以他绝对不会和建文朝廷一起陪葬 。
大家各奔东西,只有那个一言不语,默默无闻的翰林学士王艮,回家之后,净身沐浴,从容自杀 。
虽然王艮同志并非本篇文章的主角,但我在这里仍然要为他留下一句评语:
这是一位忠义的人,宁肯杀身成仁,也决意不负皇恩 。
虽然他的一生并没有什么伟大的成就和事迹,但他同样应该是名垂青史的人物 。
现在,把故事说回到我们的主角,解缙的身上 。
对成祖朱棣来说,能收获解缙这样的人物是极为开心的 。

明朝大才子解缙为何被杀 朱棣为什么要杀解缙

文章插图
(明成祖朱棣)
建文皇帝的近臣们大都忠贞死节,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儒士方孝孺更是跟自己唱反调,连篇登基诏书也不肯给自己写 。
新皇帝是篡位登基,他急需得到天下文人士子们的舆论支持,而恰在此时,解缙来了 。
永乐元年,解缙升翰林侍读,并进入内阁参预政事,正式成为了大明王朝第一代内阁成员之一 。
不久,皇帝又升解缙为内阁大学士,并且交由其主编《永乐大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