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雨果的作品《九三年》简介、读后感( 三 )


感动于朗德纳克公爵为了救三个贫民的孩子 , 重新回到被敌人包围的堡垒 , 看自己落入牢狱 。
西穆尔登最后跟着郭文去了 , 因为他放不下那个让他不放心的孩子 , 因为他想要陪在孩子的身边 , 依然教他认字 , 教他做人;因为他想要继续把自己的爱像位父亲一样付出 。他也许想要跟郭文一起去构造、去想象郭文走之前一直在思考的未来问题 。
九三年读后感
提起雨果 , 人们一般会想到的是《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 。可他的作品中对我触动最深的是《九三年》 。《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重要作品 , 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 。在动笔写这部被他称为沉重大山的作品之前 , 他已酝酿了十年之久 。这部作品是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结晶 。
《九三年》是一七九三年的简称 。这一年在法国是革命的狂风暴雨时期 , 是社会矛盾最为尖锐的一年 , 也是社会最为动荡混乱的一年 。诞生不久的共和国尚未满周岁 , 帝制的阴魂还在法国徘徊 。非常时期必须有非常人物来做统帅:保皇党军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前贵族朗特纳克侯爵 , 他是一个有才干、有魄力的人 , 铁了心的保皇派 , 对屠杀革命军毫不手软 , 他的口号是:“绝不饶恕!”;共和国军方面有两个领袖:一个是从前的巴利尼地方神父西穆尔丹 , 现在是公安委员会特派的政治委员;另一个领袖是负责围剿旺代叛军的远征司令戈万 。他是一个富有军事天才的前贵族 , 西穆尔丹的弟子 , 朗特纳克的侄孙 , 他真诚地拥护革命 , 痛恨旺代的叛变 。这是一场残酷的战争 。最后 , 只剩下十几个人的保皇党军 , 被革命军层层围困在城堡中 。但城堡里有一条暗道 , 一直通到大森林 , 侯爵可以从这条暗道逃跑 。但为了救出三个被困火中的幼小儿童 , 即将躲进森林的侯爵毅然从暗道返回城堡 。他的英雄行为在共和国士兵中引起了一片欢呼 。西穆尔丹逮捕了朗特纳克 , 把他关押起来 , 准备将他送上断头台 。戈万不愿意处死一个为援救三个不相干的儿童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和事业的老人 , 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 , 终于释放了朗特纳克 , 自己代替他留在狱中 。第二天 , 西穆尔丹将戈万送上断头台以后 , 自己举枪自杀 , 完成了自己灵魂的升华 。
有人说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我说有一千个人也就有一千个九三年 。大多数人把九三年看作一部描写革命运动的小说 , 而我却认为这本书表现的是作者对最高人道主义和完美人格的不懈追求 。战争中的双方很难被划分为绝对的善与恶 , 他们都会为胜利而不择手段 。正如书中所说的:“一方是残忍 , 一方是野蛮 。”在这种动荡变幻的时局中 , 唯有人本心中的良知才是值得守护的最高准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