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翻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四 )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 长乐王回深父 ,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 , 字君玉;长乐人王回 , 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国 , 字平甫;王安上 , 字纯甫 。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 临川王某记 。
至和元年七月 , 临川人王安石记 。

同学一首别子固 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 , 王安石与曾巩同时应礼部试 。次年 , 王安石得中 , 而曾巩落第还乡 。庆历三年(1043年)三月 , 王安石自扬州签判任上还临川 , 至舅家 。随后 , 他又前往南丰见了曾巩 , 此文大约作于此时 。
散文开篇简约地介绍贤人曾巩和孙侔;中间叙述曾巩和孙侔虽然素不相互交往 , 但是都学圣人 , 所以能相似 , 又相信不疑 , 彼此勉励 , 最后说明回赠《同学一首别子固》的意图 , 是为了互相告诫和互相慰勉 。全文表达了作者想和友人建立共同进步的君子之谊 。
全文立意幽古 , 开门见山 , 表明作者自己的人生志趣和对文学的态度 , 又道出人生天地间 , 知己不必曾相逢的人生哲理 , 显示作者高远的精神境界、宽广的胸襟以及君子应有的操守 。全文感情真挚 , 言简意赅 , 层次分明 , 采用陪衬手法 , 以孙侔陪衬曾巩 , 则更加突出了曾巩 , 同时又把作者的看法融入其中 , 使之互相映衬 , 韵味无穷

作品原文:
江之南有贤人焉 , 字子固 , 非今所谓贤人者 , 予慕而友之 。淮(huái)之南有贤人焉 , 字正之 , 非今所谓贤人者 , 予慕而友之 。二贤人者 , 足未尝相过也 , 口未尝相语也 , 辞币未尝相接也 。其师若友 , 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 , 其不相似者 , 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 。”学圣人 , 则其师若友 , 必学圣人者 。圣人之言行 , 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
江南有一位贤人 , 字子固 , 他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 , 我敬慕他 , 并和他交朋友 。淮南有一位贤人 , 字正之 , 他也不是现在一般人所说的那种贤人 , 我敬慕他 , 也和他交朋友 。这两位贤人 , 不曾互相往来 , 不曾互相交谈 , 也没有互相赠送过礼品 。他们的老师和朋友 , 难道都是相同的吗?我注意考察他们的言行 , 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竟是多么少呀!应该说 , 这是他们学习圣人的结果 。学习圣人 , 那么他们的老师和朋友 , 也必定是学习圣人的人 。圣人的言行难道会有两样的吗?他们的相似就是必然的了 。

予在淮南 , 为正之道子固 , 正之不予疑也 。还江南 , 为子固道正之 , 子固亦以为然 。予又知所谓贤人者 , 既相似 , 又相信不疑也 。
我在淮南 , 向正之提起子固 , 正之不怀疑我的话 。回到江南 , 向子固提起正之 , 子固也很相信我的话 。于是我知道被人们认为是贤人的人 , 他们的言行既相似 , 又互相信任而不猜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