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罢不能是什么意思,揭秘欲罢不能一词的真实含义( 三 )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从3个方面改变,有效提高孩子自控的能力亚当·奥尔斯说:“改变孩子的行为,先要从改变动机开始 。”
当我们想要帮助孩子远离“行为上瘾”时,就需要帮孩子建立积极的改变欲望,从内心摒弃这种行为 。
1、 改变环境: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提升社交能力
查理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书中,提出了“自然缺失症”的概念,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
在绿色自然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出现行为上瘾、情绪焦虑等问题的风险能降低55% 。
有位老师组织孩子们去参加夏令营,在去之前,让孩子们做一份“非语言行为分析”的测试,让孩子观察题目中细小的变化,一共48道题,孩子们平均每个人做错14道 。
经过4天的户外活动后,在回去之前,老师又让孩子们做了一次测试,发现错误率下降33%,而且孩子之间的互动也变得友好,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提高 。
2、 改变陪伴方式:父母改变自身行为,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
心理学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被自己父母认同的渴望 。
当孩子可以从父母身上得到自我认同时,会有利于孩子提高自尊感,并远离有安慰作用的电子产品的诱惑 。
父母的认同,在行为上表现为接纳、支持、肯定我、鼓励、适度赞美等能给孩子带来力量的正面表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抱持性的环境” 。
所以,要想改变孩子,父母先要改变自身行为,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能让孩子内心更有安全感,也更能提高自控力 。
3、改变动机:挖掘孩子潜在兴趣,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
如果孩子已经产生“行为上瘾”,也不要着急,你可以用建立一种新的习惯,来帮孩子逐渐摆脱旧的习惯 。
查尔斯·都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书中提出“黄金法则”,一种习惯的养成,往往有三个重要因素:线索、惯例、奖励 。
线索为行为的动机,惯例是行为本身,而奖励则是行为后产生的快感,要想改变这个行为习惯,就需要在改变惯例的同时,保留线索和奖励 。
譬如我们想让孩子远离电子游戏,可以跟孩子做亲子互动游戏,这样既可以让孩子满足游戏的体验,又可以体会到互动带来的快乐 。
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
影响孩子行为的最好方式,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
孩子的“行为上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错误的对待态度 。
【欲罢不能是什么意思,揭秘欲罢不能一词的真实含义】愿我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能做一个引领者,让孩子在探索中看到浩瀚星辰,远离欲望的诱惑,有能力撑控自己精彩的人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