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 , 这个典用得很贴切 , 内蕴非常丰富 , 一是表白决心 , 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 , 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 , 只要起用 , 当仁不让 , 奋勇争先 , 随时奔赴疆场 , 抗金杀敌 。二是显示能力 , 自己虽然年老 , 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 , 老当益壮 , 勇武不减当年 , 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 。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 , 可为奸人所害 , 落得离乡背井 , 虽愿为国效劳 , 却是报国无门 , 词人以廉颇自况 , 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 , 朝廷弃而不用 , 用而不信 , 才能无法施展 , 壮志不能实现 。辛弃疾的忧虑不是空穴来风 , 果然韩侂胄一伙人不能采纳他的意见 , 对他疑忌不满 , 在北伐前夕 , 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 。辛弃疾渴盼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
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 , 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 , 恰到好处 , 它们所起的作用 , 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 , 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所就这首词而论 , 用典多并小是辛弃疾的缺点 , 而这首词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 。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 , 辛弃疾当时已有六十六岁 。当时韩侂胄执政 , 正积极筹划北伐 , 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 。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 。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 , 心中感慨万千 , 于是写下了这首佳作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 , 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 , 改字幼安 , 别号稼轩 , 汉族 ,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 , 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 , 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 , 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 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 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 , 后被弹劾落职 , 退隐江西带湖 。
推荐阅读
- 永遇乐李清照赏析
- 辛弃疾创作的典型代表作品 辛弃疾的代表作介绍
- 辛弃疾最有名的诗 辛弃疾有哪些出名的诗词
-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带拼音版
- 壮岁旌旗拥万夫 辛弃疾的《鹧鸪天》写作背景,艺术特色,成就,影响
- 辛弃疾号什么? 辛弃疾的简单介绍
- 霜词 永遇乐原文、作者
- 辛弃疾对牛的别名是什么
- 赏析《鹧鸪天》辛弃疾
- 永遇乐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