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心理学谈恋爱?( 二 )



在一段关系里面如果只是过分关注自己,看不到对方和关系的需求,自编自导自演,一旦对方不符合自己的理想角色就换人,恐怕到头来只是一场空 。 有时候总是想着怎么追到自己的女神,不如换个想法找找有哪些女神有可能喜欢自己 。
过分关注自己的另一个极端就是过分关注对方 。 Casper跟小伙伴们分享了她一个朋友的故事 。 这个朋友是很没有安全感的姑娘,心目中总有许多自己理想男友的条条框框,总希望着自己在每一个细节都能看到对方的诚意 。 这些设定让这位姑娘总是吸引到一些渣男 。 可是一旦开始一段关系,她又不希望失去对方,让自己受到二次伤害,所以一直采取隐忍的态度 。 这种过分关注对方,以一种讨好的姿态维系一段感情试问怎么可能长久?
我是大锅,我的锅盖不爱我了怎么办?
看过了那么多段婚姻与爱情,却总是没办法不在爱情中患得患失 。

如果一个人将自己的个人价值维系在有没有人喜欢自己这个标准上,那么一旦对方表现不如自己所想,就会对自己的价值产生质疑,这种极度的不安全感对关系的维系自然没有好处 。
人是怎么判断自己是有价值的呢?指标有很多,比如说爱情、事业、朋友和爱好等等 。 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些指标上能够维持平衡,那就不至于对“有没有人爱”这件事情过于执着和敏感 。 更少去考虑自己是否对对方有价值,这段关系也会更有安全感 。
我是大锅,我怎么才能跟我的锅盖长久不分离?
其实在处理关系中人们有五种固定的姿势 。 根据萨提亚的根据萨提亚的模式,人有五种沟通姿态: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表里一致型 。
讨好型的人忽略自己,内在价值感比较低 。 言语中经常流露出“这都是我的错”,“我想要让你高兴”之类的话 。 行为上则过度和善,习惯于道歉和乞怜 。
指责型的人则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别人 。 “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是他们的口头语 。 究其内在经历,指责型的人通常孤单失败,但他们宁愿与别人隔绝,保持权威 。
超理智型的人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合规定,是否正确,总是逃避与个人或情绪相关的话题 。 表面上很优越,举动合理化,而实际上,他们内心很敏感,有一种空虚和疏离感 。
打岔型的人永远抓不着重点,习惯于插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根本文不对题 。 他们内心焦虑、哀伤,精神状态混乱,没有归属感,不被人关照,还常被人误解 。
一致型是萨提亚所倡导的目标 。 这种模式建立在高自我价值的基础之上,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 。 他们愿意接纳压力和困难,承认矛盾,负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
不管是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还是打岔型,其实都是对问题的回避 。 这种回避并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反而是对情感需求的忽视 。 有时候,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能不能解决,而是出现问题我们愿不愿意以聆听的姿态了解对方的需求,这样才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 。
恋爱开始的姿势千奇百怪,但在发展一段关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却总是惊人的相似 。 用尊重的态度面对这段关系,面对这段关系中的双方,就算你只是普通的大锅,你也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锅盖 。
【如何用心理学谈恋爱?】(作者:梁鸿儒,冼艺哲)

以上内容就是如何用心理学谈恋爱?的内容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