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做个思想实验:我是谁?( 四 )


看起来身体理论说得不错 , 我们再回想一下传送门实验 。 传送门实验中 , 身体理论会认为 , 北京的你与纽约的你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两个不同的身体 , 即不是你身体上的原子被分解后到纽约再组装起来的 , 而是另外的原子组装起来的 。 也就是说 , 纽约的你虽然很像你 , 但是由另外一些材料制成的 。
看样子身体理论现在更靠谱了 , 对吗?别急 , 再看两个实验 。
材料能决定“我”吗?

第一个实验是:如果慢慢地把你身体的细胞用完全一样的但来自外界的细胞替换掉 , 比如说替换掉1% , 你还是你吗?10%呢?30%呢?60%呢?如果是100%呢?好像不再是你了 。 但在你替换的过程中 , 其他人观察着你 , 都不会注意到有什么变化 , 即使替换率达到100% , 对他们来说 , 你应该还是你 。

由此看来 , 即使材料不同 , 你还是你 。
第二个实验是:想象你走进原子粉碎舱 , 它会把你身体的原子拆解 , 变成一团漂浮的气体原子 。 几分钟之后 , 你再把这些原子组合成原来的你 , 你走出来 , 感觉与之前完全一样 。 那么 , 你仍然是原来的你呢 , 还是在拆解的过程中你就死了 , 之后产生的是你的复制品?如果认为传送门是杀人机器 , 那么同样 , 原来的你就已经死了 , 从原子粉碎舱走出的你不是你 。
看来即使材料相同 , 你也并不是你 。
上面两个实验 , 第一个实验说明即使材料不同 , 你还是你 。 第二个实验说明 , 即使材料相同 , 你并不是你 。 所以说身体理论的这种推理就不灵了 。
另外 , 这两个实验揭示的是 , “你”是连续性的 。 细胞替换实验中 , 之所以你还是你 , 是因为你是逐渐地、一个细胞一个细胞地替换掉 , 你始终感知到你 。 而身体粉碎实验前后却是你生命的结束和新生命的组成 , 由于新的你与旧的你是在很短的一个时间内发生的 , 打破了你的连续性 。 所以应该认为你已经死了 , 新的你不是你 。
这么说 , 你是谁并不是与身体、大脑、数据等有关 , 而是连续性?
“我”具有连续性

一位年龄90岁的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 , 指着墙上一幅自己6岁的照片说道:“那是我!”

他说的对 。 但是 , 等一下 。 把照片里的那个6岁小孩与这个老人看成同一个人 , 有点荒谬 。 这两个人没有共同之处 。 从身体上来说 , 他们极为不同 , 那个6岁小孩身上的大部分细胞早就死亡几十年了 。 至于性格 , 我们可以猜测 , 他们的大脑数据基本不一样了 , 他们之间也不会成为朋友的 。 他与街上任何一个90多岁的老人相比 , 其相似度都比这个6岁小孩更大 。
所以重要的是 , 不在于相似性 , 而是连续性 。 如果以相似性来定义我是谁的话 , 那么纽约的你与北京的你就是同一个人了 , 这位老人与照片上那个6岁小孩反而不是同一个人了 。 实际情况恰好相反 , 一个老人仍然是几十年前的自己 , 这其中的关键点就是 , 他们之间存在着很长的未间断的连续性 。 作为老人 , 他可能不记得有关自己6岁时的事情 , 但是他应该知道一些自己在89岁时的事情 。 同样 , 89岁时的他可能知道一些自己在85岁时的事情 。 一直这样推导下去 , 通过连续的记忆、性格和物理特征 , 他就与6岁时的自己联系上了 。
就像一条旧木船 。 你可以在几年里修复它上百次 , 一个木板一个木板地替换 , 直到有一天 , 这个船上所有的材料都不是当初的了 。 那么 , 它还是你的船吗?如果你当初买来时 , 把它叫做探索者号 , 那么彻底更新之后的木船很显然仍是探索者号 , 对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