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以字行,更始号元亮”诗意是说陶令在晋时名潜字渊明,刘裕篡位后即以渊明为名,更号为元亮,自别于晋宋之间 。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早就指出,山谷此二句是承《南史·隐逸传》的“潜字渊明”之误 。实际上陶令在晋时名渊明,字元亮,在宋时始更名潜,仍字元亮 。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颜延之的《陶征士诔》曾云:“有晋聘士陶渊明 。”既以陶令为晋臣,则宜用其旧名渊明 。颜延之与陶令是知交,所作哀悼亡友之《诔》,用名不应有误 。山谷以“虑愤”目渊明,自然采取《南史》的说法 。陶令在晋时已号元亮,而山谷却生出“更始号元亮"一说,这是为了借题发挥,便于把陶令塑造成理想人物 。
他说陶令更号是欲以蜀汉丞相诸葛亮自比,要兴复汉室,汉、贼誓不两立 。但晋宋易代,诸臣竞相趋附,陶令看到向于旧朝的人并不多,他的心情是凄苦的 。虽说是凄苦,但他仍然“肮脏”,即刚强不屈 。山谷惋惜当时无益州牧,即刘备,渊明遂不能成就诸葛亮的勋业 。在中国文学史上,山谷此诗首次以诸葛亮比渊明,实属创见 。清代诗人龚自珍亦云“渊明酷似卧龙豪”,可以说是从此诗得到启发 。
渊明虽一心忠于本朝,但岁月流逝,壮志未酬,只有好诗流传下来 。渊明的诗文,在南朝时并不受重视,到了唐代才普遍受到赞誉 。其文名至宋而极,苏轼追和陶诗百余首,称为曹刘李杜所不及,山谷此诗,称其为“落笔九天上” 。由于尊崇渊明的“忠愤”和诗文,故山谷云:“向来非无人,此友独可尚 。”这就是说,古人中有许多可与之为友,其中以渊明为最 。尚友说出自《孟子·万章下》的话,可以说是山谷写此诗的圭臬,意即上与古人为友,要读懂他的诗文,必须了解他的为人,了解他所处的时代 。经过全面考察,山谷认为渊明最值得自己尊敬 。本应酌杯祭奠,正遇上自己戒酒,此礼也就免了 。结句是说自己仿《楚辞·招魂》,写此诗是为了召唤渊明的灵魂 。
宋人魏泰曾云:“黄庭坚喜作诗得名,好用南朝人语,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自以为工,其实所见之僻也 。故旬虽新奇,面气乏浑厚 。”(《临汉隐居诗话》)他与山谷是同时代人,上述的一段话虽贬黄诗,但用来评论山谷此首怀陶令诗的得失,却大体恰当 。
作者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