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火爆节目背后的十年发生了什么?( 二 )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 刘心武揭秘的《红楼梦》有没有争议不重要, 重要的是刘心武讲得很有趣——他用的是侦探小说的套路, 引人入胜 。 纪连海的《正说和坤》, 也是这个路数 。
这些讲座与其说是学术探讨交流, 不如说是在向观众讲故事 。 当时《百家讲坛》制片人就要求, 节目必须像好莱坞大片那样要求35分钟必须有一个悬念 。 故事的“脚本”里有主角、有配角、有情节、有悬疑、有矛盾、有冲突, 其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一些所谓精心制作的电视剧 。
但这还不是全部 。 其后还有易中天的《品三国》, 在精彩的故事之外, 还品出了官场生存哲学 。 于丹讲《论语》《庄子》, 直接把经典讲成了心灵鸡汤般的人生感悟 。 他们用流行话语, 把古典文学讲成了畅销文化, 这又引发了“学术娱乐化”的大讨论 。
不过,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百家讲坛》火爆到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也能说明文化类节目的特殊价值, 在娱乐化大潮中, 文化电视节目依然有生存的空间 。
《百家讲坛》的风光, 并没有持续很久 。 其选人机制导致人才后继乏力, 明星不再涌现, 而节目形式也是多年不变, 话题选择、讲座内容比较单一, 最终路越走越窄——《百家讲坛》成了名副其实的“百家历史讲坛” 。
到2008年底, 由于《百家讲坛》收视连续跌出央视10套所有栏目前十名, 甚至一度传出停播传闻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了一股清流
2012年, 第一季《中国好声音》的成功, 让很多电视人见识了“制播分离”模式的魔力 。 不同于传统电视台节目的自产自销, 《中国好声音》的播出平台为浙江卫视, 制作团队则是曾打造《中国达人秀》的原班人马金磊团队 。
因为是专业的节目制作团队, 又有资本支撑, 制作成本不用愁, 还能引进国外节目的成功模式, 节目质量提升明显 。
《中国好声音》的制播分离模式, 也让CCTV和其它卫视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么玩啊 。 于是他们开始寻求“外援”了 。 此时, 定位“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进入了CCTV的视线 。
跟《中国好声音》相似, 这档节目的灵感来自美国的综艺节目《全美拼字大赛》 。 美国这个拼字大赛从1925年延续至今, 拼字比赛的参加者先从班级冲向学校, 再从学校走向区县市甚至是全国比赛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也是这样的竞技比赛赛制 。 区别在于, 美国原版节目追求的是“拼”, 而央视则对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 把焦点对准了“写” 。
节目的寓意也就在这里, 即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 尤其是如今的人们已逐渐陷入会打字不会写字的尴尬 。
2013年8月,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1套和央视10套同时播出, 在全国掀起一股“汉字热” 。 这档文化节目备受追捧, 并不只是因为其节目制作精良, 而是那时的观众对歌唱类选秀节目有些审美疲劳了 。
【一档火爆节目背后的十年发生了什么?】这时,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出现在电视上, 就成了一股清流 。
2014年10月16日, 河北邯郸, 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东篱诗社正在吟唱《沉醉东风·渔父词》 。 当日, “古韵新妍”2014第八届两岸青年古典诗词联吟大会在河北省邯郸学院举行 。
那年暑假, 生逢其时的, 还有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 。 这档节目在7月播出, 与国内其他节目引进国外版权、照搬国外成熟综艺模式不同, 《汉字英雄》由马东领衔的顶尖制作团队原创打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