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活动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二 )

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饥饿,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斩之,哪知和尚全无惧色,王中令很奇怪,转而向他讨食,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曰:“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 。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 。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 。若无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 。”王中令吃着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于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 。看起来猪头还真是一道佳肴呢,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 。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 。“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 。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 。“扒猪脸”肥而不腻、肉骨分离、糯香可口,给现代人带来了美容、健脑的效果 。“二月二”吃现代“扒猪脸”,回味古代的餐饮历史,真是一种当代与历史交融的完美体验 。
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 。旧时,老百姓生活贫困,卫生意识淡薄,再加上缺医少药,皮肤病(如疥疮)患者多,且易传染 。芥菜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及维生素C,经常食用富含叶绿素及维生素C的蔬菜,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对人的皮肤有好处 。故有“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的说法 。
据说,这个习俗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一天,乾隆皇帝微服察访民情,到浙南一农户家中,发现一名饱读诗书的青年张某因家境贫困,无法进京赴考,只得在家苦读诗书 。张某热情好客,请乾隆皇帝吃顿便饭 。正当准备做饭时,张某发现米缸里的米不够吃,又没菜肴 。张某临机一动,计上心来 。叫其妻先准备开火,自己从后门出去到菜园里剥来一把碧绿幼嫩的芥菜,加点佐料,煮成一锅绿中夹白的芥菜饭 。乾隆皇帝平时吃惯了山珍海味,生猛海鲜,且时至晌午,早已饥肠辘辘,一闻到这芳香扑鼻的芥菜饭,食欲大增,吃得津津有味,并赞不绝口,连问这绿里夹白的饭是怎么做的 。张妻答道:“这叫芥菜饭,吃了不会生疥疮 。”
这天,刚巧是农历二月初二,二月二吃芥菜饭的习俗便从此传了下来 。
二月二龙抬头节日习俗
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可 。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 。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以显尊贵、图吉利 。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