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虽属短制,但也讲究结构的技艺 。前人有言,绝句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 。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 。这首诗的第三句,就显示了这种工夫 。“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长安),用示现的修辞方法,写出诗人的遐想 。“共剪西窗烛”,可能溶化了杜甫《羌村三首》中“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诗境,但是由夫妇化为友朋,活用了,情味更浓 。“何当”二字,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够”,照应首句“未有期”,既有热切地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 。在情意上,与前两句,似断非断 。
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 。“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而来,为顺流之舟 。在短小得只能有四句的绝句体裁里,毫不可惜地运用了重复句意,不能不谓之大胆 。然而,再次出现的“巴山夜雨”,无单调之嫌,文意反而曲折深厚 。如果说,前一句“巴山夜雨”是以景写情,那么这一句的“巴山夜雨”却是以情写景 。它与“西窗剪烛”,组成一幅温暖的动态画面,表现了诗人对于归期的向往,对于“君”的深厚友情 。这给诗中增添了欢欣感 。这种欢欣只是一种难以卜料的期待,因而示现于将来的欣慰,又加剧了眼前归期未有期的痛苦 。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不断起伏、跳跃,但是通篇的情感色调又是和谐、统一的 。
李商隐的诗,特别是他晚年的诗,感伤情绪很浓 。这种感伤反映了时代的黑暗,反映了他个人遭遇的不幸 。《夜雨寄北》,虽然有些欢欣的折光,总的看来,也是感伤的 。只是这种感伤表现得很曲折、很深沉 。一句“巴山夜雨涨秋池”,隐含了多少丰富的潜台词 。这里似乎不是由于夫妻分离而感到的痛苦,实在是深深包含了诗人此时此地回顾一生的哀愁,隐含着对于现实的愤懑与绝望 。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语言是朴实的,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 。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的另一种风格:质朴、自然,却同样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
【君故某帝待析叶问归期未有期这首诗完整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