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跑步技巧-1000米跑步技巧( 三 )


步频和步长 。
增大步长和提高步频对提高中长跑成绩都是极为重要的 。但是步频和步长又是一对矛盾 。当步长加大时,步频相对较慢,而步频加快时,步长有会变得相对较校因此很难做到同时提高步长和步频 。通常只能是保持步长,提高步频,或是保持步频,提高步长,来到达提高成绩的目的 。
一般情况下,一个1.75M的男子,其步长应该可以达到1.8M-2m,一个身高1.6M的女子步长可以达到1.5M-1.7M米(按身高比例来说,男的下限也就是1.7M,女的是1.5M,上限男的是2.2M,女的是1.9M) 。大家在训练的时候要注意计算100M的平均步长,换算一下,至少要达到步长的下限 。
如果你刚好腿短身长,那么就需要适当提高自己的步频,一般是一秒3.5次 。
蹬摆送髋技术
蹬伸是由髋、膝、踝、趾的由上而下的发力,使各关节达到较充分的伸展,支持反作用力才能作用于髋部,使身体重心前移 。在蹬伸的同时也是摆动腿折叠前的开始 。蹬摆配合协调,就会起到髋关节迁移的效果,做到蹬要有力,摆要迅速,既能提高步长,又能加快步频,还能减小身体重心的上下起伏 。800M中,蹬地腿伸直时应该和地面形成60°左右的夹角(夹角小小于50°,会加快速度和频率,是冲刺跑的技术)
着地缓冲的技术
落地要让跟先落地,但注意脚面不能和地面形成大的夹角(少于10°)或者整个脚落地,在着地缓冲时,要尽量减小阻力,迅速过渡到前蹬动作 。在着地后身体重心向下移动的同时要向前移动 。以上是着地缓冲的两大技术难点 。一般大部分跑步者容易犯的毛病是着地前蹬阻力减少的不够充分,缓冲时身体重心向下但没有向前,甚至出现坐着跑的情况,身体重心留在后面,就给蹬身送髋加大了难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