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茶叶隐忧与发展的深层思考,毛尖产地( 二 )


 , 给“李逵”产品造成极大伤害 , 而更为严重的是 , 伤害了消费者对整个中国名茶的信心 。 长此以往 , 给中国名茶造成的“硬伤” , 则难以去除 。 五、有经营、无管理 。 大部分企业还是依靠传统经验进行经营管理 , 一些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还是存在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 。 湖南省一家省级茶叶龙头企业 , 通过改制由集体企业变成了私营企业 , 机制变活了 , 但经营管理工作大部分由家族成员担当 , 管理粗放 , 变成了家庭企业 。 打造名茶龙头企业 , 引领行业发展近几年 , 培育名茶龙头企业成为地方政府抓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 这一点从地方政府有关茶产业发展的文件可见一斑 , “龙头企业”这一关键词出现极其频繁 。 地方名茶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 不仅直接提高了茶业产业化的水平 , 而且增强了茶业生产经营能力 。 但目前这些龙头企业大多空有其名:首先 , 大规模企业不多 , 在品牌塑造、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能力比较有限 。 龙头企业无论是在市场份额、产值规模 , 还是在市场影响力方面与其他非龙头企业的距离还不是很明显 , 很多地方还是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 势均力敌的茶企一时难见高低 。 以重庆市为例 , 全市300多家茶企 , 目前仅一家茶企取得QS现场认证 。 其次 , 龙头企业辐射能力不强 。 龙头企业自身的实力不雄厚 , 没有强劲的茶叶经营能力 , 自然就很难网络大片的茶农 , 与茶农的利益联结还比较松散 , 没能真正体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关系 。 名茶龙头企业的发展形成 , 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 。 中国茶产业发展的思索一、贯彻品牌战略多少年来 , 我国的茶叶市场被形象地比喻为“有姓无名” 。 有姓 , 是指有品种 , 如龙井、乌龙、毛峰等;无名 , 是指茶叶没有自己的品牌 。 茶叶品牌建设远远落后于市场 , 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茶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 没有品牌 , 就没有竞争力 。 目前我国出口茶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仅值1至2美元 , 平均茶价比印度低4 成 , 比斯里兰卡低6成多 , 甚至比肯尼亚的茶叶价格还要低20% 。 没有品牌 , 市场鱼龙混杂 。 今年3月中旬 , 杭州西湖区的西湖龙井茶原产地的茶农还没有开摘一芽新茶 , 但每斤售价千元的龙井新茶已在杭州街头出现 。 实施企业品牌战略 , 打造中国茶叶品牌 , 已成为中国从茶叶大国走向茶叶强国的必由之路 。 二、加快资源整合步骤为尽快改变茶叶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无名牌的现状 , 应加快资源整合力度 。 虽然近年来茶叶行业资源整合已经有了一定发展 , 但其发展水平四川茶叶与市场经济下对茶叶企业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 如何把分散的茶叶企业和资源加以整合、改造和提升 , 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茶叶企业和企业群体 , 是茶叶行业进行资源整合的重要任务 。 三、苦练内功 , 提高管理水平新形势下 , 对茶叶企业的传统经营管理方式 , 提出了新的要求 , 苦练内功 , 加强管理 , 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 , 使企业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细致化、准确化的同时 , 生产效率也得到提高 , 企业管理和决策水平得到加强 。 从而使企业获得某种竞争优势 , 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 四、引进外脑 , 圆发展之梦要减少决策失误 , 就要善于引进“外脑” 。 说到引进 , 在大多数企业经营者的头脑中 , 首先想到的就是引进技术、设备、资金 。 而对于聪明的经营者来讲 , 引进“外脑”却是优先考虑的事情 。 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 , 经营者只有善于引进“外脑” , 引进专业的团队 , 企业决策才能少失误或不失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