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大清国当一个好官?( 四 )


怎样在大清国当一个好官?

文章插图

雍正的做法,常被现代人歌颂为用轨制扶植解决贪腐问题的高超方案 。 然而与此同时,雍正实施的另一项办法却为贪官网开一面,对清朝中后期吏治废弛埋下伏笔 。
《大清律》对贪污罪的惩办原本很是严苛 。 雍正为了让贪官交钱补助财务,普遍实施康熙晚年发现的「完赃减等」政策:贪污的官员只要在三年内把赃条目全数交出来,就能轻罚轻判 。 他还大幅提高贪污入刑的门槛,小贪官只要还钱,就不会被问罪 。
雍正年间的贪官没有一人被杀头 。 就连侵贪450万余两,最后仍有四十万两没有「完赃」的原山西巡抚苏克济也被特旨释放了 。 成果,贪污蔚然当作风,对贪官的罚条目当作了朝廷的公费来历 。
乾隆即位初年,发现竟然有京官为了交罚条目,把自家房子都卖了的 。 没了钱,继续捞就行 。
乾隆对雍正对贪污犯的宽纵深感诧异,抉择废止「完赃减等」,在位期间因为贪污杀了二十多个封疆大吏和无数州县官员,数目为历朝第一 。 然而,杀人并没能解决问题 。
怎样在大清国当一个好官?

文章插图
·乾隆画像
为了继续补亏空,乾隆皇帝乾纲独断,将原本用于本省处所公费的火耗同一由中心统筹,转调他省,又要求官员们交出养廉银用于赈灾 。 搬东墙补西墙到这份上,雍正的养廉打算已周全破产,大大小小的官员又回到了不搜索就活不下去的境界 。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曾言,自乾隆四十五年以来,贪墨大吏,日甚一日 。 嘉庆皇帝即位后,面临垮塌的吏治和空虚的国库,只得再次恢复了「完赃减等」,在艰辛的整肃吏治和实际的拿钱放人中选择了后者 。
对朝廷来说,官员步队里混入了庸人、蛀虫,固然是违反圣人之道的政治不准确,但年年城市爆发的因旱涝饥馑、四方兵灾、大建宫殿造当作的财务欠缺,才是甲等大事,才是最实际的危机 。
节省节不下来,就只能开源;开源又没有现代财税或金融手段,只好走上买官卖官的老路 。
自清初以来,每次朝廷缺钱,就会特开捐纳,科举考不外的人只要交够钱,就能当作为候补官员 。 如咸丰十年,捐到福建候补道台的陈淮汉原本是个茶行伴计 。 他的弟弟陈翀汉,因为斗殴结仇在广东呆不下去,竟也跑到福建捐了个候补知府 。
怎样在大清国当一个好官?

文章插图
· 同治年间捐九品官衔的收照
这禁不住让人替朝廷费心:只要捐款就能当官,那念书人还考什么科举?那不得满街洪秀全吗?
好在,朝廷对考上科举的人才也是公允的,捐纳面前人人平等 。 那些本已经有功名的进士、举人或在职官员,也可以经由过程捐纳,加速本身获得职位的速度,甚至获得更高官职 。
那些苦读多年、等着论资排辈晋升的进士、举人和在职官员,为了不被其他交钱的人压过一头,也只得纷纷解囊捐纳 。 动辄千百两的经费出自何处?天然只能动歪脑子 。
承平天堂之役后,清代145万有功名和官衔的人中,有53万是新近捐纳,占总额的36% 。 官员如商人,官职如生意 。 到这时,升官已经当作为了比拼底线和良心的战争 。
此时的大清朝廷,还在揄扬本身实现了「同光中兴」 。 然而比及天朝画皮撕破,财务彻底溃烂,逆裁减恶果闪现之时,满朝庸碌之辈已然无力回天了 。
参考文献:
[1]瞿同祖:《清代处所当局》,法令出书社2003年版 。
[2]冯尔康:《雍正传》,人平易近出书社2014年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