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艺术,枸杞菊花茶的功效与作用】第十:欣赏双色 。 喜欢闻香的客人 , 左手会拿着上面有龙凤的杯子 , 右手慢慢举起香杯 。 这意味着香杯中的热茶全部倒入茶杯中 。 随着茶杯温度的升高 , 热敏陶瓷制成的乌龙图案会从黑色变成五色 。 这时候就要观察杯子里的茶汤是否明亮呈琥珀色 。 在武夷茶品鉴中第一次闻到高香 。 客人可以闻一闻杯底 , 留香 。 第一闻是闻茶香的纯度 , 看是否香、辣、尖无异味 。 第十一:三龙护鼎 , 启明初用大拇指和食指托杯 , 中指托住杯底 , 盛一杯茶 。 这样你拿杯子的时候会很美 。 三个手指是三条龙 。 楚品奇茶是武夷山三大品茶产品之首 。 入口后不要立即咽下茶叶 , 而是吸气 , 让茶叶在口中翻滚流动 , 使茶叶与舌根、舌尖、舌面、舌侧的味蕾充分接触 , 更准确地体会到茶的美妙滋味 。 品茶第一口主要是品茶的火用水平 , 看是否有“老火”或“青” 。 第十二道:倒第二道茶 , 然后通过探索兰芝再倒第二道茶 。 《全唐诗题武夷》写道:“我得来一杯柳下酒 , 空中鼓几时打?”柳下本来是用来装酒的 , 但倒武夷岩茶时 , 茶汤清澈艳丽就像柳下在杯中晃动一样 , 所以我们用柳下来赞美武夷岩茶的汤色 。 宋代范仲淹有诗曰:“斗茶味淡香 , 斗茶味淡 。 ”兰花的香味是举世公认的王者之香 。 第二次 , 第二次 , 第二次 , 闻到香味 。 客人可以仔细比较 , 看看清幽淡雅、清甜悠远、变幻莫测的茶香 , 是否比纯兰花的香味更胜一筹 。 第十三道:二品 , 云干 , 喉底 , “云干”是宋代书法家 。
黄庭坚对茶的美称 。 “二品云腴”即品第二道茶 。 二品主要是茶明目茶的滋味 , 看茶汤过喉是鲜爽、甘醇 , 还是生涩、平淡 。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 , 荡气回肠“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贡茶中的珍品 , 后来用来代表武夷茶 。 三斟石乳表示斟第三道茶 。 荡气回肠是第三次闻香 。 品啜武夷岩茶 , 闻香讲究“三口气”即不用鼻子闻 , 而是用口大口大口吸入茶香 , 然后像抽香烟一样 , 从鼻腔呼出 , 这样可以全身心地感受茶香 , 更细腻地辨别茶叶的香型特征 。 茶人们称这种闻香方法为“荡气回肠” 。 第三次闻香还在于鉴定茶香的持久性 。
第十五道:含英咀华 , 领悟岩韵“含英咀华”食品第三道茶 。 通过品饮了头两道茶 , 茶的生涩感已消失 , 从第三道开始回甘 。 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饮武夷岩茶时说:“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咀嚼而体贴之”其中英和华都是花的意思 , 含英咀华就好像嘴里含着小花一样慢慢咀嚼 , 细细回味 , 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武夷岩茶的“香清甘活”无比美妙的岩韵 。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 , 水清味美“君子之交淡如水” , 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喝了头三道浓茶之后 , 再喝一口白开水 。 喝这口白开水千万不可急急咽下 , 而应当像含英咀华那样慢慢玩味 。 咽下白开水后 , 再张口吸一口气 , 这时你一定会感到满口生津、回味甘甜、无比舒畅 。 多数人都会有“此时无茶胜有茶”的感觉 。 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哲理:平平淡淡总是真 。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 , 游龙戏水好的武夷岩茶七泡有余香 , 九泡仍不失茶的真味 。 名茶探趣是请客人自己动手 , 看一看壶中的茶还能泡到第几道 。 游龙戏水是把泡后的茶叶放到清水杯中 , 让客人观赏经多次冲泡后充分舒展的茶叶叶片 , 行话讲:“看叶底”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 , 叶底“三分红 , 七分绿” , 称为“绿叶镶红边” 。 在茶艺表演中 , 由于乌龙茶的叶片在清水中晃动很像龙在水中玩水 , 故名“游龙戏水” 。
推荐阅读
- 君子之道,茶之艺术
- 泡茶的艺术
- 决明子加枸杞的功效与作用 决明子枸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 WORD文档如何快速制作艺术字
- 绿茶玻璃杯水,枸杞泡水喝的正确方法
- 枸杞的花语和传说
- 枸杞子的吃法
- 枸杞泡茶的作用
- 乌龙茶制作方法介绍
- 苏米儿童艺术教育_苏州米罗国际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