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的历史价值及特点( 三 )


第三 , 茶马古道是汉、藏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的象征和纽带 。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 因此 , 中国的历史很大程度上也是多民族逐渐聚合在一起的历史 。 茶马古道所见证的 , 正是汉、藏乃至西南其他民族怎样逐渐聚合的历史过程 。 我们知道 , 汉族文明的特点是农业和儒教;藏族文明的特点则是高原地域和藏传佛教 , 两者都有深厚的底蕴 , 但也有一些差异 。 那么 , 是什么因素使两者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藏族是一个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民族 , 藏族之所以成为中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 虽然由多种原因所促成 , 但可以肯定 , 这条连接汉、藏之间的茶马古道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也就是说 , 汉、藏之间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和相互依存 , 是使其共同成为今天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一个重要原因 。 所以 , 茶马古道的意义显然并不仅止于历史上的茶、马交换 , 事实上它既是历史上汉、藏两大文明发生交流融合的一个重要渠道 , 也是促成汉、藏两个民族进行沟通联系并在情感、心理上彼此亲近和靠拢的主要纽带 。 恰如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中所言:“汉地的货物运到博(藏区) , 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不是的 , 不过是要把藏汉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 。 ”(29)这是藏族民众对茶马古道和茶马贸易之本质的最透彻、最直白的理解 。 所以 , 无论从历史与现实看 , 茶马古道都是汉、藏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的象征与纽带 。
第四 , 茶马古道是迄今我国西部文化原生形态保留最好、最多姿多彩的一条民族文化走廊 。
茶马古道所穿越的川滇西部及藏东地区是我国典型的横断山脉地区 , 也是南亚板块与东亚板块挤压所形成的极典型的地球皱褶地区 。 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六条大江分别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地从这里穿过 , 形成了世界上最独特的高山峡谷地貌 。 由于高山深谷的阻隔和对外交往的不便 , 使该地区的民族文化呈现了两个突出特点:第一 , 文化的多元性特点异常突出 。 沿着茶马古道旅行 , 任何人都可深刻地感受到一个现象 , 即随着汽车的前行 , 沿途的民居样式、衣着服饰、民情风俗、所说语言乃至房前屋后宗教信仰标志始终像走马灯一样变化着 , 让你应接不暇 。 对这种现象 , 当地谚语有一个形象的概括 , 叫“五里不同音 , 十里不同俗” 。 这种多元文化特点 , 使茶马古道成为一条极富魅力且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走廊 。 第二 , 积淀和保留着丰富的原生形态的民族文化 。 茶马古道所途经的河谷地区大多是古代民族迁移流动的通道 , 许多古代先民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踪迹 , 许多原生形态的古代文化因素至今仍积淀和保留在当地的文化、语言、宗教和习俗中 , 同时也有许多历史之谜和解开这些历史之谜的线索蕴藏其中 。 千百年来 , 不仅是汉、藏之间 , 藏族与西南其他少数民族乃至藏族内部各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均在这里默默地、不间断地进行着 , 这里既有民族文化的冲突与碰撞 , 也有各民族文化之间积极的互动、融合与同化 。 事实上 , 正是这条东西横跨数千里 , 穿越青藏高原众多不同民族(或不同族群面貌)、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地区的茶马古道 , 犹如一条彩带将他们有机地串连起来 , 使他们既保持自己的特点 , 又彼此沟通和联系并协同发展 。 所以 , 茶马古道既是民族多元文化荟萃的走廊 , 又是各种民族文化进行交流、互动并各自保留其固有特点的一个极具魅力的地区 。 诚如费孝通先生所言 , 该地区“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 , 应当是历史与语言科学的一个宝贝园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