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茶:同庆老圆茶( 二 )


从“全山楼”、“龙门茶楼”出来的这两批同庆老号圆茶,可以说全部都落到台湾普洱茶收藏者手中 。 有人准备将这些硕果仅存,最陈老的普洱茶,列表登记以明了其动向,以及成立“同庆普洱联谊会”举办共同品茗及评鉴同庆号普洱茶活动,相信会更带动普洱茶的品茗和收藏风气!
同庆老号圆茶虽然将近一百年了,但是每一筒的竹箬包装仍然非常完好 。 这些竹箬都是生产在云南大竹子上的笋干外壳 。 云南土地肥沃,竹子粗壮,笋干大而竹箬大片,且韧性特强 。 竹箬纤维强韧耐久不会败坏破碎,同时又有防潮、过滤杂味的功效,是包装普洱茶最理想的材料 。 同庆老号圆茶是采用最好的竹箬包装,表面是浅金黄色,顾色浓淡均匀,呈现油面亮光,纤维修长,纹沟深直 。 整筒茶都是采用同一种竹箬,整齐匀衬,柔和美观 。 一般比较普通品质的普洱茶,所用竹箬的品质也比较低劣,往往选一片特别好的,作为顶上的面片,以写字落款其上 。 而同庆老号所用的,全部都是最好竹箬,所以无需特选专用的面片 。 捆绑同庆老号圆茶竹箬的竹篾,是竹皮的竹篾,颜色与竹箬很相似,韧性强,且不易生蛀虫,耐久不断 。 到了后期(1949年)以后所生产的普洱茶,或是边境普洱的包装,多采用肉心竹篾来捆绑 。     而近期(1970年)以后生产的普洱茶,更改用麻绳或铁丝代替了竹篾 。 同庆老号普洱圆茶的竹箬包装及竹皮的竹篾捆绑技术极为讲究 。 当竹箬还生软没有干硬时,包在普洱圆茶外边,然後利用竹篾顺着两饼圆茶之间用力绑紧,形成了外表显出一饼一饼凸出的轮廓,极为立体、有力而美观 。 每一筒是七饼圆茶,绑了六道竹篾,每一道绕两圈后,两端相绞合绑紧.编成排扣形状的结结,精致美观,配在绑紧成筒的竹箬外,显示出老朴传统,古意盎然 。
在茶筒顶上面片竹箬上,用全红色朱砂写着“阳春”两字,右边的一直行是“易武正山”.左边的一直行是“阳春嫩尖”,中间一行较大字,是用墨写的“同庆字号”的茶庄店号 。 字体都是工整的正措,其中“同庆字号”是毛笔手写的,更增加其艺术价值感 。
每一筒同庆老号普洱圆茶,在上层的第一饼和第二饼之间,压着一张“龙马商标”内票是木刻版印图文,白底而图字为红颜色,因为时间久了,红色已略略淡白些 。 图的上方横写着“云南同庆号”,图案中有白马、云龙、宝塔等景物 。 商标的下方有着文字,写着:“本庄向在云南久历百年字号所制普洱督办武正山阳春细嫩白尖叮色金黄而厚水味红浓而芬香出自天然今加内票以明真伪云南同庆老号启”,每张内票往往都被虫蛀或是自然腐蚀已不成形,甚至已经成为了碎片!
同庆老号龙马商标普洱圆茶,是采用三月阳春时分,易武山三、四、五等细嫩茶箐制成茶的条索细长而结实,经长期贮存,饼面呈深栗,带有金黄色的芽尖,有细条茶梗 。 饼身较宽,直径约20厘米,每饼重约340克(九两)腹部的脐白比较宽大,如以拳头压出来的 。 成不规则的圆形 。 每一茶饼背面半埋着一张5厘米×3厘米内飞,是白纸红字,双线画成一个椭圆形圈子,圈内的文字与大张的内票所印的字句内容完全相同 。 饼身仍然很结实,但边缘部分已经浮松,极容易散开脱落 。 从茶饼闻不到茶香,看起来不是那么红润油光,因为是采用级次较嫩茶菁制成,油质自然较薄,所以油光呈现较弱些 。 因之这批茶刚上市时,有许多专买卖普洱茶的老茶商,都看成了边境普洱 。 形成在出仓时卖价很便宜,只经过一两年光景,身价已翻了四五倍,大家终于认识了其国宝级身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