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发现和利用( 二 )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 , 始发于汉代 , 古汉印中 , 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 , 成为“茶”字之形了 。
不仅字形 , “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 。 如现在湖南省的茶陵 , 西汉时曾是刘沂的领地 , 俗称荼王城 , 是当时长沙国十三个属县之一 , 称为荼陵县 。 在《汉书?地理志》中 , 荼陵的荼 , 颜师古注为: 音弋奢反 , 又音丈加反 。 这个反切注音 , 就是现在“茶”字的读音 。 从这个现象看 , “茶”字读音的确立 , 要早于“茶”字字形的确立 。
⑵茶的各种称呼、字形及其传播中国地大物博 , 民族众多 , 因而在语言和文字上也是异态纷呈 , 对同一物 , 有多种称呼 , 对同一称呼又有多种写法 。
在古代史料中 , 有关茶的名称很多 , 如:
【茶的发现和利用】“荈诧”──西汉司马相如《凡将篇》
“蔎”──西汉扬雄《方言》
“”──《本草》
“瓜芦木”──东汉《桐君录》
“荈”──南朝宋山谦之《吴兴记》
“皋芦”──东晋裴渊《广州记》
“槚”──《尔雅》
荼、茗──晋?郭璞《尔雅注》
茶──唐?《开元文字音义》
到了中唐时 , 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 , 后来 , 又因出羽《茶经》的广为流传 , “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 , 直至今天 。 关于“茶”字的字形流变可用例图来说明 。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 因方言的原因 , 同样的茶字 , 在发音上也有差异 。 如:福州发音为:ta厦门、汕头发音为:te长江流域及华北各地发音为:chai、zhou、cha等少数民族的发音差别较大 , 如:傣族发音为:la贵州苗族发音为:chu、ta世界各国对茶的称谓 , 大多是由中国茶叶输出地区人民的语音直译过去的 。 如:日语的“チセ”和印度语对茶的读音都与“茶”的原音很接近 。 俄语的“чай”与我国北方茶叶的发音相近似 。 英文的“tea” 、法文的“the”、德文的“thee”、 拉丁文的“thea”都是照我国广东、福建沿海地区的发音转译的 。 此外 , 如奥利亚语、印地语、乌尔都语等的茶字发音 , 也都是我国汉语茶字的音译 。
通过对各国茶发发音的归纳 , 可以发现 , 茶叶从中国海路传播去的西欧等国 ,  茶的语音大多近似中国福建等沿海地区的“te” 音和“ti”音 。 如英国的“tea”、法国的“the”、荷兰的“thee”、意大利的“te”、德国的“tee”、南印度的“tey”、斯里兰卡的 “they”等 。
茶叶由中国陆路向北、向西传播去的国家 , 茶的语音近似中国华北的“cha”音 , 如俄罗斯的“чай”、土耳其的“chay”、 蒙古的“chai”、伊朗的“chay”、波兰的“chai”、阿尔巴尼亚的“chi”、朝鲜的“sa”、希腊的“tsai”、阿拉伯的“chay”等 。
从茶字的演变与确立 , 到世界各地的有关茶的读音 , 无不说明 , 茶出自中国 , 源于中国 ,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