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椒|我爱家乡的“热锅子”

青椒|我爱家乡的“热锅子”

文章图片

青椒|我爱家乡的“热锅子”

【青椒|我爱家乡的“热锅子”】我的家乡 , 人杰地灵 , 物华天宝 。 在这块古老的黄土地上 , 不仅孕育了中华后土文化这样的奇葩 , 而且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 家乡的味道和着日月风尘一起成长 , 和着流淌的热血 , 深情地滋润着一方儿女们的心田 。 那方热土培育的万荣精神 , 万荣风景 , 地地道道的万荣味道 , 让人回味悠长 。

我喜欢家乡热锅子的味道 。 小时侯 , 跟在父母后面逢集赶会看热闹看大戏 , 大人买什么东西看什么戏 , 对我来说一点也不重要 。 我最关心的 , 是否能借机好过上一回嘴 。 那大街上满是好吃的 , 油糕 , 凉粉 , 冰糖葫芦 , 香烟瓜子桂花糖 , 每一个都是我的最爱 。 最让我流口水的是能吃上一碗香喷喷的羊肉粉条豆腐热锅子 , 吃一回能香上三天哩 。
盛满羊汤的大笨锅 , 架在用土糊基和泥砌的土制火炉上 。 炉膛里 , 炉火正旺 , 大锅里煮白的羊架子、羊头时隐时现 。 在案板上几个盆里分别装着切好的羊肉、羊杂、羊血和豆腐、粉条、葱花 。 掌勺的大师傅 , 手脚麻利地抓一把羊肉放在碗里 , 一根大麻花在羊汤里过一下 , 羊血、粉条、豆腐放到灶篱上在羊汤里加热盛到碗里 , 最后在汤碗里撒一把葱花 , 再浇一勺油泼辣子 , 红白绿相间 , 光看着就十分好看 。 夹起一块薄薄的羊肉片子 , 放在嘴边上 , 半天也舍不得吃 。 还未待细品慢咽 , 这时肚里的馋虫急了 , 被它嘴里夺食一口给吞了下去 。 喝一口鲜羊汤 , 吃一口羊血粉条子 , 浑身上下舒坦心里暖洋洋的 。 此刻身心全被那热气腾腾飘香的热锅子所占据 , 依依不舍地放下碗筷 , 只见那碗比狗舔的都要干净 。 抬头望着慈详的妈妈 , 我看见妈妈充满爱怜的目光 。 我说:“妈 , 可香哩 , 你怎么不吃?”妈妈说:“我看着我娃吃 , 妈妈不爱吃 。 ”多年以后 , 当我有了孩子后 , 我方明白妈妈那是舍不得吃 , 她把所有的爱都全部地给了她的儿子 。 在她心里 , 儿子吃一碗热锅子 , 比她自己吃都要香啊 。
我纯朴善良的乡亲 , 做生意和做人一样 , 十分厚道 。 我亲眼所见一位大爷坐在摊子前 , 左掏右掏从怀里摸出一个手帕 , 里面几张皱巴巴的毛票数了又数 , 都要数出汗来 。 那卖热锅子的心软 , 招呼老人坐下后 , 二话不说 , 转身从锅里舀了一大碗羊汤端到跟前:“老哥哥 , 羊汤不要钱 , 你只管喝 。 ”那人也不言语 , 默默从随身带的馍布袋里掏出馍 , 用手掰成小块块泡到碗里 。 埋头吃着吃着 , 一滴泪就滴了下来 。 夹起碗里藏着的一片羊肉 , 向卖羊汤人的投去感激的目光 。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 , 除了过年、过事 , 乡下人们哪里舍得吃肉 。

记得有一年大年初三 , 妈妈带着她的两个孩儿 , 翻沟越岭去杜村的娘家 , 外祖父整的那桌好吃的 , 至今仍让我难忘 。 一张小方桌上 , 一个翻(扣)碗 , 一盘凉拌豆芽粉条 , 一盘白肉片子盖在醋溜白菜上面 , 一盘平时见不到的眼眼菜(莲菜)扇在豆芽上 , 一大碗羊肉胡萝卜熬菜 , 一个木炭火锅摆在中间压桌 。 那熬菜里的羊肉是羊肉炼油后的副产品 , 和胡萝卜一起还被如法炮制包成了羊肉疙瘩 。 外祖父会做菜 , 他做的火锅在村里很有名气 , 他做的热锅子很好吃 , 那是给光景好人家过事时做的 , 我没吃过他亲手做的热锅子 。 他对我说过 , 以后光景好了 , 要买只大羊 , 做上一大锅 , 让全家老小都紧够了吃 。 那年 , 我当兵探亲回来 , 再去看望我的亲人时 , 我亲爱的妈妈和她的父亲==我的外祖父 , 己经等不到她的孩儿去赴那一场当初的约定了 。 那一碗热锅子 , 曾是那个年代一个少年的追求和梦想 , 今天的孩子们呀 , 你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