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90年代杂记:人生就是吃好一碗馄饨

馄饨|90年代杂记:人生就是吃好一碗馄饨

文章图片

馄饨|90年代杂记:人生就是吃好一碗馄饨




01卖米
小时候 , 经常跟着妈妈去卖米 。
头天下午 , 爸爸扛着稻谷去绞米(稻子剥壳) , 还是老式的皮带机子 , 再用木制的鼓风机摇啊摇 , 把稻壳吹干净 。
晚上 , 妈妈再用筛子把细米过下来 , 以求卖个好价钱 。
天不亮 , 妈妈就会喊我起床 , 没刷牙的我就跟着妈妈后面去了 。
冬天的清晨非常寒冷 。
妈妈挑着两个半袋大米 , 正好100斤 。
那时候我还瘦小 , 一路小跑 , 还没有妈妈挑担子走得快 。
一路上我们超过了很多去街上卖米卖鸡蛋卖菜的老头老奶奶 。
2个多小时 , 到了大通码头附近 , 天已经从蒙蒙亮变成了大亮 。
大通是个古镇 , 自古以来就是江南鱼米之乡一个热闹繁华的集镇 。
去镇上 , 要过江的 , 2毛钱渡船费 。
妈妈把米挑上船 , 已是满头大汗 , 坐在船沿上休息一会儿 。
而我似乎已经闻到了香喷喷的炸油条……
【馄饨|90年代杂记:人生就是吃好一碗馄饨】卖米的地方在菜市场旁边 。
买米的是镇上居民 , 那时候我只知道他们是“上班的” , 不种田 , 所以需要买米吃 。
衣裳单薄 , 饥肠辘辘的我站在妈妈身后 , 焦急等待着快点来人把米买光 。
只有卖完了米 , 妈妈才会卷起蛇皮袋和扁担 , 带我去吃早点 。
也就是为了那一碗热腾腾洒满了香葱和胡椒粉的馄饨 , 我才会愿意跑这么远来卖米 。
如果散称不丢什么斤两 , 正好能卖100块钱 , 但买米的都要称翘一点 , 最后只能卖上90几块 。
妈妈小心翼翼的将这90几块钱包在塑料袋里 。
给我买馄饨 , 给在家盼望的弟弟妹妹买肉包子 , 给家里添一点火柴牙膏 , 给外公捎上一包糖……
至今我仍记得镇上的馄饨是那么好吃 , 汤水也会喝光光 。
镇上的肉包子也是那么的香 , 一口咬下去油就顺着下巴滴 , 滴在衣服上会被妈妈骂 。
还记得有一次 , 我要买一双彩色毛线的手套 , 6块钱一双太贵了 , 妈妈不给买 , 我就站在卖手套的摊位边不肯回家 。
妈妈生气 , 一个人去渡口了 , 之后又折回把我拉走了……
再大一点 , 我就不是为了一碗馄饨去卖米了 , 而是我要帮妈妈算账数钱了 。
过年时候 , 杀猪卖肉 , 我背着小黄书包 , 拿着计算器......
已然是个算账的一把好手 。
卖米的日子已经过去 , 而那段时光真的很温馨很美好 , 就像我和妈妈赶到渡口 , 那轮金色的太阳已经升起 , 冬天的早晨已经渐渐暖和了起来!


02求学作为一名85年的女性 , 小时候的求学之路 , 也是相当艰辛 。
幸运的是 , 在那样重男轻女的年代 , 那样物质匮乏 , 求财无门的农村 , 我的父母还是供我们三个女儿读完了大学 , 虽不是重点名牌 , 但用父母的话说 , 至少不用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
五六个村子才有一个小学学校 , 十几个村子的乡才有一个初中学校 。
我们8岁甚至9岁才入学一年级 。
背着碎花布拼接成的书包 , 条件好点的4元钱买一个带红色五角星的军书包 。
没有铅笔盒 , 只有铅笔和橡皮 , 还有白纸甚至香烟盒订成的草稿纸 。
这些都不算太艰苦 , 最艰苦的是每天上学放学的路程实在太远了 。
小学时候中午要回家吃饭 , 一天四趟合起来是40里路 。
初中的学校更远 , 有50里路 , 每天来回就是100里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