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珩|她深入街头巷尾,挖掘城市角落,记录食物之味与人生之味

进入21世纪 , 尤其近十年来 , 中式饮馔新旧交融 , 中国人的餐桌也发生着变化:节令食材试图摆脱时间的束缚 , 一年四季生机勃发;本地滋味努力打破空间的限制 , 一夜之间走南闯北;新的口味习惯在萌发 , 记忆中的味道却渐行渐远……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里 , 我们该去何处安放、述说对美食的热爱?
三联书店新近推出的《烟火三十六味:市集·餐桌·食物与人》记录了这变化中的点点滴滴 , 它深入普通人的生活 , 和读者一起寻访我们关于食物的记忆与热情最原初的生发地 , 生动摹写老百姓正在经历着的饮食江湖 。
1月23日 , 新书分享会“与‘食’俱进:餐桌上的食物民族志”在京举行 。 《烟火三十六味》的作者三三与著名文化学者赵珩一起 , 共话食物中的故乡、人情与烟火 。 活动由三联书店编辑王晨晨主持 。
赵珩|她深入街头巷尾,挖掘城市角落,记录食物之味与人生之味
文章图片

新书分享会现场 左起:三三、赵珩、王晨晨
“听百家音 , 尝百家味”
在新书分享会上 , 三三坦言自己是餐饮行业的撰稿人 , 这么多年主要的工作是在一线城市一些比较大的餐厅做采访 。 “我们采访一定要去找做菜的厨师 。 你跟各位大师傅混熟了 , 他们会说很多故事给你听 , 所有厨师关注的点都是自己家乡最好吃的是什么 , 小吃是什么 。 他们说了很多很好的味道 , 很神奇的味道 , 藏得很深的味道 , 使我对他们的家乡产生很大的好奇 。 我的采访路线就逐渐从餐厅走出来 , 去一些小城市 , 比如市集 , 苍蝇馆、码头、鱼市之类 。 ”
于是 , 她在餐厅以外的地方 , 又见到了很多人 , 吃到了很多东西 , 发现所谓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其实是由各个地方组合起来的 , 其背后是平凡的老百姓 , 一个一个的普通人 。 “我坐下来写稿时就思考 , 为什么这些味道会在这些地方产生?想要找到原因 , 就去找地方志 , 看老的餐饮杂志 , 看人物笔记 。 我这本书有历史故事和现在发生的故事 , 它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 ”
在《烟火三十六味:市集·餐桌·食物与人》中 , 三十六篇“色、香、味”俱全的饮食笔记 , 从产地、市集、家宴、小吃、餐馆等不同视角 , 呈现中国六个富含特色的味觉目的地:南京、苏州、台州、四川、潮汕、云南 。 作者三三深入街头巷尾 , 挖掘城市角落 , 将食材、味道、市集等最日常的生活表层与潜藏的历史、地理、文化心理有机关联 , 食物之味与人生之味真正交融在一起 , 带来熟悉又崭新的烟火味道 。
赵珩|她深入街头巷尾,挖掘城市角落,记录食物之味与人生之味
文章图片

三三与赵珩
赵珩先生认为 , 《烟火三十六味》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 , 它不仅仅写饮食 , 还给饮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 。 “今天写饮食的书非常多 , 这些书有时候读来很乏味 。 有些东西离我们很遥远 , 有些东西我们没吃过、没尝过、没见过 。 只是一个菜 , 一种食品 , 但是它没有人情味 。 这部书好就好在既有烟火气又有人情味 , 这是最好的一方面 。 ”
在赵珩先生看来 , 三三在《烟火三十六味》里捕捉到了一些即将消失和正在消失的东西 。 他特别喜欢看她写小市场 , 写普通人的生活 , 觉得非常吸引人 。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我加两句 , 听百家音 , 尝百家味 。 音是戏曲、曲艺 , 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味 ,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不同的味道 , 这些味道正是乡土 , 正是人们赖以生存的 , 祖先生他们、养他们的地方 。 当人们过惯了大都市的生活以后 , 他们会对这些曾经拥有而逐渐在消失的东西 , 有一种无限的怀念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