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膀|三年补短板 这个计划为乡村学生插上科技“翅膀”

“双减”政策出台,学校如何更好地落实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在全国的1039所乡村学校,“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的实施或许给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参考答案”——以社会公益的形式向西部、农村、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农村小学捐赠读本、教具,开展校长和教师培训,支持学校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引导和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不久前在“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2020-2021年度项目总结会上表示,“青少年除了学知识,学科学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好的理想,形成好的品德 。教育不光是课堂教育,还包括课外教育,从而真正做到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
对标国际科学素质教育计划
如果将观察的维度放宽,提升科学素质教育于上世纪中叶就备受各国政府的重视 。
1957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引起了美国国内一片哗然,这引发了人们对美国教育的反思 。特别是在科技界和教育界,一场关于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大讨论也随之开始 。
这场讨论影响着美国科学教育改革,并在此后激荡起世界各国对科学教育的关注与改革 。
作为在美国享有盛誉的美国民间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联合会(AAAS),在1985年发起了一项有关科学、数学与技术教育改革的长期规划 。在全美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资助下,经过4年的调查和研究,《2061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在1989年完成并公布 。该研究报告阐述了科学、数学与技术的知识目标,并明确提出了“普及科学基础知识,包括科学、数学和技术,已经成为了教育的中心目标”这一论点 。
之所以将这一计划命名为“2061计划”,是因为1985年是哈雷彗星“光临”地球的日子,该计划的起草者期望在哈雷彗星下一次出现在地球上空——也就是2061年时,美国的科学与技术教育能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
除了美国,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关注科学教育的计划也不断提出 。如1994年,在英国公众理解科学委员会的倡导及政府的推动下,英国的许多科研机构开始纷纷制订自己的公众理解科学活动计划,并为其成员参加这次活动提供基金支持 。
【翅膀|三年补短板 这个计划为乡村学生插上科技“翅膀”】在过去的20年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也致力于探讨全球各地区科学、技术与创新的发展趋势 。最新版的科学报告总结了2010年以来的科学、技术和创新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社会经济、地理政治和环境趋势影响下的科学、技术、创新政策与管理方法 。
世界层面的共识逐步清晰:科学、技术与创新不是孤立发展的,青少年科学教育改革要加快进行 。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都先后为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进行了科学教育改革,与国际上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行动相适应 。
培植国内科技教育的沃土
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研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报告的内容对我国的教育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创新课程开始在各地“萌芽”,提高年轻一代人的科技素养被教育界看作实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
翅膀|三年补短板 这个计划为乡村学生插上科技“翅膀”
文章图片

再早时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颁布并指出,“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到2021年6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对各地区、各人群科学素质的发展设定了新的目标: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各地区、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到203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5%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