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大数据助力地震预警新发展( 二 )


中国地震局计划在中国大陆地区总共建设地震预警台站15510个 , 包括1960个配置测震仪和强震仪的基准站 , 3309个配置强震仪的基本站以及10241个配置烈度仪的一般站 , 这些台站预计将在2023年完成全部建设 。此外 , 中国地震局还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此 , 开发了以智能手机为基础 , 结合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 微机电技术)技术而完成的地震烈度计和动态地震烈度网 , 并以此实现大量、密集对地震监测网进行科学布设 。
硬件有了 , 后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 就是如何传输、处理这些海量的数据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 , 各类高新技术不断发展 , 而地震监测网就成功引入了大数据处理技术 。大数据技术让地震监测网在数据的收集、存储上完成落地 , 推动了地震预警的应用与发展
数据收集上来了 , 紧接着要做的就是数据的快速处理 。监测站越多 , 数据也就越多 。通常情况下 , 这些数据会分为一般数据和突发数据两大类 。对于同一个地区 , 突发数据越多 , 产生地震的可能性就越大 , 相应地也就越需要防护 。地震预警系统的数据分析系统主要由监控主机、通信设施、数据处理服务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等一系列硬件组成 。如果监控主机所在的区域内发生地震 , 主机可直接处理本地区的地震数据 , 自行决定是否采取相关措施 。而如果监控主机不处在地震发生的区域 , 异地之间的各个数据处理服务器会自动与子系统的通信、自动分发数据包、捡拾地震波震相 。在监测到地震波的同时 , 监测系统将通过高速网络快速将地震数据传送到分析处理中心 。经过处理中心的分析 , 若数据超过相关预警阈值 , 那就就将触发预警系统 , 并向各个预警终端发送预警信 。预警终端的种类有很多 , 例如手机、电视、广播、宣传广告屏等等 。
大数据|大数据助力地震预警新发展
文章图片

地震预警的原理图|Wikipedi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 Alike 4.0 International
我们可以看到 , 这套系统的落地应用离不开自动化控制的进步 , 监测网络的布设 , 大数据快速分析处理的技术 , 高速互联网络的铺设 , 以及各类通讯终端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 。
现阶段 , 地震预警系统仍有待完善 。这其中 , 最主要的是覆盖面问题 。更靠近震中的地区 , 往往受到破坏的程度就更大 , 但地震预警留给该区域的反应时间却更短 , 存在一个难以调解的矛盾 。因此 , 除了建设速度更快、精度更高的装置 , 进一步发展地震预警系统之外 , 我们同样不能停止对地震本质以及地球科学的相关研究 。
数字经济的发展 , 让我们不光看到了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 , 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潜力 , 也让我们在面临灾祸时 , 多了一份选择与保障 。
参考文献
[1] 陈旭,张力文. 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体系与应对策略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 (1): 6–10
[2] Podger, Pamela (July 2001).Calistoga to get an earful of nation's first quake siren.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4-02-23. Retrieved 2012-10-2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