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类|拼蛇骨的“手艺人”( 二 )


“凹”出活着的造型
水解、脱脂、漂白、拼装,是制作脊椎动物骨骼标本的四个核心步骤 。
“首先用生物制剂把蛇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完全溶解掉,然后通过有机溶剂把剩余油脂除掉,为的是防止日后变质发霉 。脱脂后的骨头再经过氧化漂白,就可以呈现出光润的白色了 。”
史静耸坦言,最后的拼装过程才是最耗费精力,也是最考验技术的一步 。
“红斑高山蝮全长仅有50厘米左右,肋骨甚至比普通的缝衣针还要细,每一根肋骨都要经过逐一拼装、校对,并对损坏的骨头进行修复 。整个骨骼标本的拼装过程需要花费十几个小时 。”
他笑说,除了眼尖、心细,“最主要的是手不能抖” 。
熟能生巧,要做到把每枚骨头放到正确位置还不是最难的 。“难的是如何让这堆自由的骨头凹出造型,让标本看上去就像活的一样,这也是骨骼标本制作的最高境界 。”
制作动物骨骼标本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史静耸认为,它的艺术性就体现在,蛇每根肋骨该张开多大的角度,躯椎骨往什么方向倾斜,弯曲度多少……
无论是水平波浪状蜿蜒爬行,还是尾部盘旋蛇头挺立,一副蓄势待发的攻击姿态,感觉下一秒就会弹起来咬一口,史静耸都要求自己的作品能无限地接近真实 。
【蛇类|拼蛇骨的“手艺人”】“尽可能还原它们活着时候的样子,确实是个难事儿 。”史静耸说,这就需要在现实生态环境中进行大量的观察,而正是常年的野外工作让他有了充分的底气 。(胡珉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