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设置|本科专业设置仍存过度“蹭”热点问题

不久前 , 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 并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更新 。其中 , 各高校新增备案专业2046个 , 新增审批专业177个 , 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93个 , 撤销专业518个;合计9个门类、37个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专业名单 。无论从新增备案与审批专业数量还是撤销的专业数量看 , 本次调整都是近三年之最 。
就新增备案与审批专业而言 , 各高校及时回应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需求及趋势 , 新设置了一批专业 , 显现出以下突出的特征 。
一是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大量创设 。例如 , 此次共有130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 ,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 明确提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 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 ,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
二是伴随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 , 由此形成的新型专业成为非常明显的专业成长点 。例如 , 本次共有84所高校新增了“智能制造工程” , 62所高校新增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三是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跨学科专业不断涌现 , 如今年上海大学新增的“机器人工程”专业集自然、工程、社会、人文等理论方法于一体 。
四是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成为专业建设方向 。例如 , “新工科”更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 。而本次13所高校新增的“物联网工程” , 就是按照新工科建设要求和趋势所设置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 。该专业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软件开发、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
从撤销的专业来看 , 数量最多的是“公共事业管理” , 共有21所高校撤销 。此外 , 有16所高校撤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 15所高校撤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13所高校撤销“产品设计”专业……这些都是曾经热门一时的专业 。有学者认为 , 专业设置陈旧、人才培养缺乏特色、软硬件支持度不够是这些专业被撤销的三个主要原因 。从这个角度而言 , 撤销一批这样的专业未尝不是件“好事” 。换言之 , 要实现整个国家和各高校本科专业体系与结构的动态优化 , 不仅要通过增设新专业这种方式 , 还要把撤销专业作为避免专业重复建设、低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 。
当然 , 本次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工作亦存在一些可改进之处 , 如需要注意国家学科、学位、专业等相关政策与工作的联动性 。2020年12月30日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 。而在“交叉学科”设置背景下 , 本次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中 , 某些跨学科专业的学位授予门类并没有及时更新为“交叉学科”门类 , 特别是与本次列入“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高度相关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仍被归于工学学科门类 , 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
在笔者看来 , 未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还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
首先是进一步完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逻辑 。从这次本科专业设置的情况来看 , 社会逻辑或市场逻辑表现得较为明显 , 学科逻辑与问题逻辑亦有所体现 。但从撤销的专业来看 , 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存在过度“蹭”热点、一窝蜂上“时髦”专业的问题 , 并没有对市场需求与自身优势、特色进行审慎的考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