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科学传播沙龙:科学传播如何激活青少年的好奇“芯”

好奇心 , 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起点 , 是人类探索未知的原动力 。好奇心之于创新就像“芯片”之于现代工业一样关键 。青少年群体正处于人生中好奇心最旺盛的阶段 , 那么 , 该如何保护和激发青少年的好奇“芯”呢?
3月27日 , 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 , 北京科技采访人员编辑协会承办 , 《科学故事会》编辑部、北京科技报社、北科未来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 以“科学传播如何激活青少年的好奇‘芯’”为主题的沙龙活动上 , 与会嘉宾就如何让科学传播激活青少年的好奇心给出“妙招” 。
好奇心|科学传播沙龙:科学传播如何激活青少年的好奇“芯”
文章图片
科学传播沙龙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未来科学家的培养 从驱动好奇心开始
“如果把科学传播比作芯片 , 我们应该做一些更有效、高质量的科学传播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科学故事会》主编王挺表示 , 高质量的科普正在从以知识导向的传统1.0模式科普 , 向思维导向或者科学方法导向、科学精神导向的2.0模式转变 。
据王挺介绍 , 近期中国科普研究所开展了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 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 。由此可见 , 科普工作已在整个国家的创新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我们要着眼未来去培养未来科学家 , 需要从好奇心开始 。好奇心需要从娃娃抓起 , 让孩子们从小在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方法 , 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分析判断他们的行为 。”王挺认为 , 面对新时代 , 培养青少年好奇心和创造力 , 需要构建一个有利于驱动好奇心的科学教育和科学传播的体系 , 需要加强科学阅读和创作的媒体传播平台的建设 , 推进优质科普资源的普及传播 。
科普是播下科学的种子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科普是播下科学的种子 , 是为未来的发展 , 特别是为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金涌从事化学、化工教学60多年 , 近些年非常热心青少年科普传播 。他认为 , “科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希望有识之士一起把这件事做大、做好 。”
金涌认为 , 做科普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是科普内容要正确 , 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二是科普内容要可行或可期待 , 有近未来性或超前性;三是科普内容要有趣味性 , 要能吸引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群;四是科普一定要传递正能量 , 传播内容要积极向上 。
“做科普要重点考虑受众 , 给不同人群做科普要用不同的方法 。” 金涌表示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人们越多地认识到 , 此前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科普定位 , 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科学普及应以思维方法或科学精神为导向 , 更多传递知识产生的过程 。
让青少年感受科学之美 才能迸发无限创造力
“长久以来 , 很多人都把对科学的需求变成了对考试的需求 , 认为科学和数学唯一的作用就是考试、考大学 。”北京人大附中知名物理教师、科普达人李永乐讲述了让青少年对科学产生兴趣的幕后心经 。他认为 , 一些教师甚至在教学过程中 , 过多把精力投入到了传授考试技巧和解题套路 , 但忽略了知识本身的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