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村|科技来了 荒地村不再荒了
文章图片
许思明(左)指导村民养殖中华蜂 。
“许老师,荒地村今年还会有哪些‘新动作’?”
“我在路上,等到了基地再给您详细讲讲 。”
许思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高级实验师 。每年至少有200天他都住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朝阳镇荒地村,这里已经成为他的第二个家 。日前,《中国科学报》连线许思明,请他来谈谈荒地村未来的规划 。
“节气不等人,开工了”“干干干”“要出菇了”……在许思明的朋友圈,大部分的图片和文字均与荒地村有关,这还得从他另一个身份说起——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科技扶贫工作队(以下简称沈阳分院扶贫队)技术负责人 。
科技来了,荒地村不再荒了 。2014年,随着沈阳分院扶贫队的到来,荒地村打响了一场科技脱贫攻坚战,并在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 。“今年,我们将在荒地村引入新的技术和产业,希望让一部分村民先富起来 。”许思明告诉《中国科学报》 。
科技“造血”
荒地村地处辽宁省中南部的大山深处,曾是远近皆知的贫困村 。这里山多地少,土地贫瘠,农民靠种玉米为生,全村625户,1/6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
2014年8月,沈阳分院扶贫队正式组建,负责荒地村的扶贫工作,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新合物业公司党支部书记皮英民担任荒地村驻村第一书记 。沈阳分院在荒地村租下一处闲置平房,改造成3间独立的房间 。扶贫队在荒地村住了下来,而且这一住就是7年,并设法用科技产业带动村民“造血”致富 。
荒地村的山上种植了大量的柞树,而柞木是生产食用菌的最好基料,食用菌成为沈阳分院扶贫队瞄准的第一个脱贫产业 。“就地取材,既节省成本,又见效快 。”皮英民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
然而,想法的实现遭遇了现实的困难 。当年的荒地村仅有3户种植食用菌,无法形成规模,更谈不上产业 。为此,沈阳分院扶贫队与荒地村村委会商量后,决定先从招商引资做起 。
【荒地村|科技来了 荒地村不再荒了】有了资金的注入,2016年底,中国科学院香菇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在荒地村建成 。香菇基地包含100亩香菇标准化生产大棚、240平方米冷库、150平方米干燥室、260平方米简易加工房 。许思明介绍道,经过多年发展,荒地村的食用菌产业已经相对成熟,2020年产值达1600万元 。
距离香菇生产示范基地不远处有一大片玫瑰园,这里种植的可不是普通玫瑰,而是许思明多年培育开发的新一代玫瑰新品种——冷香玫瑰 。玫瑰园也发展成为中国科学院冷香玫瑰示范基地,这些玫瑰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食用、入药 。如今的荒地村,冷香玫瑰、苍术、黄精、魏灵仙等中草药种植面积已达800亩,并成为脱贫的支撑产业之一 。
继食用菌之后,荒地村传统的养蜂产业也引起沈阳分院扶贫队的关注 。受制于蜂种和养殖技术,荒地村的蜜蜂存活率、产蜜率均低 。2016年,沈阳分院扶贫队将杂交繁育的中华蜂无偿转交给7户贫困户和示范户,并定期上门辅导 。截至去年年底,荒地村的养蜂户有20户,养殖了近180箱中华蜂 。
村民认可
“荒地村现有香菇大棚近300个,村民可以自己承包种植香菇,也可以给村集体打工 。”许思明告诉采访人员,“香菇基地在用工高峰期可以吸纳劳动力200人次,优先接收贫困户 。”
荒地村原先的贫困户丁秀云虽然腿有残疾,但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 。“现在剪一天菇腿,我就可以赚80元 。”她告诉采访人员,“扶贫队来了,我不用出村打工,在家就可以把儿子上大学的学费赚出来 。”
推荐阅读
- 农家小院心情说说美篇(农家小院心情说说如下)
- 蚕蛹|从“农村包围城市”,火爆集美的东北烤串,终于进入厦门岛内了
- 王哥|青岛崂山有一个小村庄,大馒头一年收入20个亿,青岛人过年必备
- 马福|一个脱贫村的“开局”答卷
- 农村保存生姜方法(如何保存生姜)
- 农村腊肉制作方法和配方(农村腊肉制作方法介绍)
- 深圳市|再见了,田心村!再见,2021!
- 一个脱贫村的“开局”答卷|新华全媒+| 监测
- 面食|跟农村老妈学做花卷,不用酵母不要二发,30分钟做一大锅,超好
- 好吃|农村老妈做了一大锅发糕,出锅一口气吃了8块,老式做法就是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