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排|用数据说话:怎样稻作更能固碳减排( 二 )


同时 , 该研究分别采用基于过程的生命周期评估(PLCA)方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生产系统的碳足迹和经济效益进行计算 , 系统评估不同水稻生产系统不同减排措施下的经济产出和碳足迹 。
为水稻低碳高产提供指导
结果显示 , 双季稻系统的碳足迹强度最高 , 为每元产值释放4.14公斤二氧化碳当量;稻油模式(雨养条件)的碳足迹强度最低 , 为每元产值释放0.68公斤二氧化碳当量 。稻虾共作系统碳足迹强度均为每元产值释放0.8公斤二氧化碳当量左右 。
研究结果表明 , 水稻与旱地作物(如小麦、油菜等)轮作以及稻田综合种养等模式可以实现高收入低排放 。
此外 , 经过对系统不同组分碳排放结果的分析发现 , 减少氮肥用量是稻旱轮作系统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温室气体缓解措施 , 目前对应的措施有氮肥深施、施用缓释肥等 。
而双季稻模式低碳发展限制因子主要是机械投入成本过高 。曹凑贵建议 , 合作社、农业机械社会服务机构等组织通过向成员低价或无偿提供农机 , 可以帮助农民减少生产成本 。
总体来说 , 免耕、秸秆还田、氮肥减施、间歇灌溉及稻田种养等农艺措施均可实现碳盈余 , 结合团队多年的研究表明通过合理农艺措施、优化布局稻作模式 , 能够提高水稻生产碳中和水平 。
团队的研究不仅可为不同水稻生产系统增效低碳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 还可为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