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干掉厨师?风口上的预制菜是否被高估了?( 四 )


刘昊义表示 , “厨师要失业这个论调 , 在我们看来是无稽之谈 。 做工业菜品 , 第一个环节就是厨师去开发菜 , 此后才能用工业思维进一步工艺和标准化研发 , 然后进入批量化生产 。 ”更准确的说法或许是 , 大量厨师会从体力劳动当中解脱出来 , 从事脑力劳动 , 专注于开发菜品 。 而他们的工作地可能再也不是餐厅 , 而是一个类似创新菜品研发工作室的场景 。
马宏亦表示 , 餐饮的本质就是好吃 , 核心就是厨艺 。 预制菜没办法让人人都变成大厨 , 但可以用预制的模式 , 把好吃、便捷 , 乃至健康、营养诸多需求 , 达到“鱼和熊掌”的初步兼得 。 这其实早已有之 , 20年前的“家宴产品” , 就已开始了“在家过节 , 不让老人太累”的尝试 。 预制菜引发餐饮革命 , 这个说得有点过分 。
暂且不说目前的预制菜口味表现上还差强人意 , 从消费者的心理接受度来说 , 传统餐饮模式或也并不能被工业化的预制餐饮简单替代 。 在预制菜的语境下 , 当你知道即将入口的菜肴 , 在几分钟前可能还被密封在一份预制菜餐包中 , 所谓神秘大厨也并不与你处在同一时空 , 这样的就餐场景或许并非大多数人所期待 。
因此 , 放眼未来 , 大众餐饮或走向两个“极端” , 一种是体现匠心定制的个性化路线 , 逐渐走向高端化;另一种便是预制菜所代表的标准化餐饮 , 方便快捷且品质稳定应对刚需场景 。
马宏对此补充称 , 从资本的角度来说 , 预制菜还刚刚开始 , 是具有无限可能的生态新物种 , 它可以千姿百态、色彩纷呈 , 可以是材质概念 , 可以是产地故事 , 可以是礼品说词 , 可以是节气组合……但最终 , 预制菜的玩家们 , 都会在供应链环节上比拼高下 。 前端门店只是呈现 , 只是与消费者交互的界面 , 供应链“大中台”才是决胜的真正战场 。
据介绍 , 目前国内的餐饮业 , 小B端即中小商家依然占据了绝对比重 , 面向此类市场的预制菜大有所为 , 这便要求商家必须有足够的定制化和整合能力 。
也正如马宏所言 , 餐饮产业的前台门店和品牌 , 就应该越来越分散 , 就应该越来越碎片化 , 让消费者有更多自由的选择 。 同时 , 也迫切需要一种集约性的、工业化的、大体量的模式 , 来提升整体的效率 。 预制菜的成长 , 似乎也正符合这样的逻辑 。
这一观点同样得到了刘昊义的认可 , 其总结道 , “在未来 , 几个食材资源大佬 , 再加上几个渠道大佬 , 两方联起手来去开拓预制菜赛道 , 恐怕就没有其他玩家什么空间了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