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的经典事例(关于有志者事竟成的名人事例)
1、王献之练字
王献之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受父亲的影响自幼爱好书法,他见父亲的字写得非常好,所有的人都在临摹他的字,真是羡慕不已 。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像父亲那样成为一位受人敬仰的大书法家 。
一次,他实在忍不住了,问父亲:“父亲,您的字为何写得那样好?”王羲之笑了笑,说:“你要想知道秘诀的话,明天早上到院子来 。”第二天,王献之早早地来到了院子中,发现父亲早已在那练字了,王羲之见儿子来了,指着院子里那十八缸水说:“书法没有秘诀,只要你写完这十八缸水,字自然而然就会写好了 。”
王献之深受启发,便夜以继日地练字 。转眼一年又一年,当他写完这十八缸水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一名伟大的书法家了 。
2、茅以升立志建桥
茅以升十一岁那年的端阳节,南京秦淮河上举行热闹非凡的龙船比赛 。他和小伙伴约好,一块儿到河畔看个痛快 。但不巧得很,头天晚上,他突然病了,不得不憋在家里 。端阳节那天,茅以升躺在床上,心儿却飞向了秦淮河,他多么羡慕自己的小伙伴啊!
晚上,小伙伴回来了,一个个无精打采,眼泪盈眶 。茅以升很是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秦淮河上出了事 。由于看龙船的人太多,把一座叫做文德桥的古老拱侨给挤塌了,许多人掉到河里淹死了 。这太不幸了,茅以升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好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我长大了一定要学会造桥,为大家造最结实的桥!”
从此,茅以升的头脑几乎被桥占据了 。他出门只要见到桥,总要上上下下看个仔细;读书读到有关桥的内容,就立即将其抄在本子上 。他收藏的各种桥的图画、照片,更是数不胜数 。因为这个,他还得了个“小桥迷”的绰号!
3、苏轼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常常出口成章,发言为诗 。许多年长的人都来苏家向小苏轼请教学问,渐渐苏轼的名声就传出去了,他也骄傲起来,觉得自己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代大赋、唐代诗歌都很精通,可以说到了“学富五车”的程度了 。他得意洋洋地在自己书房挂了一幅自己写的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
就在小苏轼自满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一本书上门求教 。他对小苏轼说:“我问了好多文人,但他们都不认识这本书上的字 。听说你博学多识,大家都把你叫神童,你肯定认识,所以我走了好多路专门来找你,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 。”
苏轼一听很自信地接过老人手里的书,心想:“不就是字吗?我肯定行!”但他翻开书看了一会儿就呆了,这本书不但没看过,就连名字都没听过,而且书中有很多字他根本就不认识 。这一刻,他明白了人外有人的话的意思了 。对着老人满含希望的眼睛,他只好惭愧地摇了摇头 。
【有志者事竟成的经典事例(关于有志者事竟成的名人事例)】
通过这件事,苏轼觉醒了,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前那么骄傲实在不应该 。他又想起自己作的那令人脸红的对联,于是苏轼连忙回到书房,准备扯下来 。但就在动手的一瞬间,他忽然停住了,只见他略一思索,拿来笔墨,在上下联的前面各加两字,然后端详一番,满意地摊开书本又发愤用功去了 。
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亲看得很清楚 。于是她来到书房,只见对联变成: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母亲微笑着点点头 。苏轼从小就是这样,在学问上严格要求自己,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一定会提出来,即使对方是老师,也会直言不讳 。正是从小养成的这种认真对待学问的好习惯,成就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也让他受用终生 。
推荐阅读
- 一个柠檬吃不完怎么保鲜(如何保存切开的柠檬)
- 风起霓裳小豆子是谁演的(风起霓裳简介)
- 苹果简单美食做法(教你做好喝易上手的苹果汤)
- 面条|东川面条是一个传奇——那是东川人的一种面子
- 窝窝最简单做法(窝窝的做法)
- 带鱼|红烧带鱼
- 八字人生哲理(适合8字的人生哲理介绍)
- 人生哲理说说(富含牛人生哲理的优秀说说)
- 形容春天的雪山(描写春天雪山的优秀句子)
- 充满人生哲理的说说(有关表达人生哲理的说说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