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赶集 身边的诗和远方


地方|赶集 身边的诗和远方
文章图片


地方|赶集 身边的诗和远方
文章图片


地方|赶集 身边的诗和远方
文章图片

赶集 , 或者叫赶场 。 在很多人的童年回忆里 , 那些最好吃、最好玩、最好看的东西 , 都与赶集有关 。 虽然现在的城市里已经有很多超市 , 但是赶集带给人们的乐趣 , 却是无法取代的 。
清晨的菜市上 , 一个乡亲把刚从地里摘的小白菜、豌豆尖、豇豆、茄子摆在面前的簸箕上 , 新鲜的露珠在菜叶上闪闪发亮 。
小巷的茶馆里 , 一群茶客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喝着早茶 , 有的玩着纸牌、麻将 , 有的聊着田间地头的收成和邻里家常 , 茶香氤氲间 , 欢声笑语 , 人来客往 。
不管你居住在城市或乡村 , 这都是无法忘怀的味道 。 或者说 , 其实每一个集市的集期 , 都是寻常日子里父老乡亲们的节日 , 是就在身边的诗和远方 。
(文/大李板斧)
赶集之现场
一个周六的清晨 , 6:30 , 手机收到信息:可以下楼了 。
这是我的赶集搭档 , 一个叫赵亮的朋友发来的信息 。 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 , 我俩喜欢约着周末在成都、雅安、眉山等地的乡镇赶集 。 遇上节假日特别是大假 , 我们在外出旅行时也会天南海北的去赶集 。 这次 , 我们去赶集的地方叫寿安 。
我们居住在成都平原西南一个叫蒲江的小城 , 这里是进藏入滇的咽喉要道 , 318国道、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穿境而过 , 交通便利 , 周边散落着许多物产丰富的小镇 , 集市更如同点点繁星 , 寿安就是其中璀璨的一颗 。
寿安是蒲江河畔的一个镇 , 我的老家 , 建镇于唐咸通六年(865年) , 是一座千年古镇 , 交通发达 , 商贾云集 。 民国时 , 寿安镇即有“九街十八巷” , 逢场时 , 人来人往 , 熙熙攘攘 , 非常热闹 。
来到集市上 , 我和赵亮首先到二条街老城门洞外一家叫“戴旺子”的烧菜馆吃早餐 。 这家店已经开了四十余年 , 煮的血旺是其招牌菜 , 到这里吃碗血旺是许多赶集人的目的之一 。 早年间 , 店家灶台就搭在街边 , 煮血旺用的是木柴 , 一口大锅热气腾腾;大锅的旁边 , 木柴码放得整整齐齐 , 是二条街口一道风景线 。 现在的戴旺子 , 店面已整修一新 , 依旧是大锅煮血旺 , 只是燃料已经换成了天然气 。
吃过早餐 , 穿过老城门洞 , 二条街是必须去逛的 。 说是街 , 其实这是一条长约500米的巷子 , 最宽处也就不过5米 。 在这条巷子里 , 有密集的茶馆、烧菜馆、竹木器铺 。 在二条街 , 我买了一个木制人字梯 , 准备拿回家放在书房里作书梯 。 二条街往南是半边街 , 卖的东西很杂 , 有卖猫、狗的;有卖菜苗的——我买了五株辣椒苗 , 准备回家种在阳台上 。
农贸市场是赶集必须去的地方 。 半边街再往南走 , 就是寿安农贸市场 , 五彩斑斓的瓜果蔬菜;包子油条摊的扑鼻香气;讨价还价的大呼小叫 , 迎面而来的色彩、气息和声音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 我在农贸市场内割了两斤五花肉 , 称了点葱子蒜苗和莲花白 , 准备打道回府弄午餐——做回锅肉 。
赶集除了经济功能 , 也是社会交往的重要渠道 。 在逛这几条街巷的过程中 , 我遇到几个亲戚朋友 。 闲谈之间 , 了解到最近老家发生的一些事情 , 比如:张大姐家修了新房;闫三哥家儿子考上了大学;李四哥家买了小车 。 而这些在集市上得到的消息 , 也是赶集吸引我的地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