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花卉百科( 二 )



下部的二回三出羽状复叶,即叶的末端由3片小叶组成一束叶,两侧又各有一束叶,两侧的每一束叶通常情况下由4片小叶组成,中部的复叶,末端的3片小叶不变,两侧的小叶片数开始减少,由原先的4片逐渐减为3片、2片或1片,甚至消失,当消失时,末端只有3片小叶构成,这时叫做三回羽状复叶,上方的叶片是单叶 。叶长20-24厘米,小叶有椭圆形、狭卵形、被针形等,叶端长而尖,全缘微波,叶面有黄绿色、绿色和深绿色等,叶背多粉绿色,有毛或无毛 。芍药的叶也具有观赏价值,“红灯烁烁绿盘龙”中“绿盘龙”就是对叶的赞美,因此也可作为观叶植物 。
花蕾
形状有圆桃、平圆桃、扁圆桃、尖圆桃、长圆桃、尖桃、歪尖桃、长尖桃、扁桃等数种 。外轮萼片5枚,叶状披针形,绿色,从下到上依次减小;内萼片3枚(有时增至7枚),绿色或黄绿色,有时夹有黄白条纹或紫红条纹,倒卵形、宽卵形、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

一般独开在茎的顶端或近顶端叶腋处,也有一些稀有品种,竟是2花或3花并出的 。原种花白色,花径8–11厘米,花瓣5-13枚,倒卵形,雄蕊多数,花丝黄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顶端钝圆,心皮3–5枚无毛或有毛,顶具喙;园艺品种花色丰富,有白、粉、红、紫、黄、绿、黑和复色等,花径10–20厘米,花瓣可达上百枚,有的品种甚至有880枚,花型多变 。花期5–6月 。
果实
蓇葖果,2-8枚离生,呈纺锤形、椭圆形、瓶形等,光滑,或有细茸毛,有小突尖 。
种子
黑色或黑褐色 。每枚有1-粒 。种子呈圆形、长圆形或尖圆形 。

芍药花卉百科

文章插图
接骨木图片,飞燕草图片,炮仗花图片,含笑花图片,紫玉兰图片,珍珠梅图片,棣棠图片,丽格海棠图片,佛甲草图片,倒挂金钟图片,玉簪花图片,芍药图片
芍药生长习性
温度
芍药是典型的温带植物,喜温耐寒,有较宽的生态适应幅度 。在中国北方地区可以露地栽培,耐寒性较强,在黑龙江省北部嫩江县一带,年生长期仅120天,极端最低温度为一46.5℃的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开花,露地越冬 。夏天适宜凉爽气候,但也颇耐热,如在安徽省毫州,及夏季极端最高温度达42.1℃,也能安全越夏 。
光照
芍药生长期光照充足,才能生长繁茂.花色艳丽;但在轻荫下也可正常生长发育,在花期又可适当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免受强烈日光的灼伤,从而延长观赏期.但若过度蔽荫,则会引起徒长,生长衰弱,不能开花或开花稀硫 。
芍药是长日照植物,在秋冬短日照季节分化花芽.春天长日照下开花 。花蕾发育和开花,均需在长日照下进行 。若日照时间过短(8–9小时),会导致花蕾发育迟缓,叶片生长加快,开花不良,甚至不能开花 。
土壤
芍药是深根性植物,所以要求土层深厚,又是粗壮的肉质根,适宜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在黏土和砂土中生长较差,土壤含水量高、排水不畅,容易引起烂根,以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为宜,盐碱地不宜种植;以肥沃的土壤生长较好,但应注意含氮量不可过高,以防枝叶徒长,生长期可适当增施磷钾肥,以促使枝叶生长茁壮,开花美丽 。芍药忌连作,在传统的芍药集中产区,在同一地块上,多年连续种植芍药,是很普遍的现象,已造成严重的损失,不只病虫害严重,产量和质量下降,甚至导致大面积死亡 。所以,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轮作制度 。
水分
芍药性喜地势高敞,较为干燥的环境,不需经常灌溉 。芍药因为是肉质根,特别不耐水涝,积水6-10小时,常导致烂根,低湿地区不宜作为我国的芍药产区,每次水灾,对芍药几乎都是毁灭性的,只有在高敞处,未被水淹的芍药留了下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