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食品|减肥食品乱象:非法添加违禁成分 网络销售有话术( 四 )


“嬛嬛小公举8”的网络空间里充斥着各种减肥文字 , 同时配有各种产品零售的转账和收款截图 。她主推的减肥产品 , 分为598元的普通套餐、1100元的特效套餐和1700元的加强版套餐 。
这名电商推荐产品自有一套话术体系 。
在采访人员向其询问减肥套餐如何购买之后 , 她发来一个问题列表 , 说要“根据具体情况看看宝贝适合哪款产品” , 问题列表里的问题包括:身高、年龄、体重、是否用过产品、用过几种产品等 。当采访人员以不同账号加其好友、填写截然不同的信息之后 , 她推荐的都是同一款产品 。
采访人员询问“这个对身体会不会有副作用”时 , 其回复称:“我们的产品是国家QS认证食品级的 , 百分百没副作用 。”
随后 , 采访人员以该套盒上印有的商标名“卡芙轻”在中国商标网上检索后发现 , 申请人为浙江伊梵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然而 , 无论是“卡芙轻”还是“浙江伊梵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许可获证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上 , 搜索结果均为“无” 。
减肥食品电商的套路还体现在买前买后的“变脸” 。买时一口一个“姐妹”“亲亲” , 转钱后立刻变陌生人 。孙芸对此深有体会 , 她看完心理医生并用试纸检测出违法添加成分之后再联系电商 , 发现自己已经被对方删除好友 。
孙芸让自己的闺蜜再次添加该电商为好友 , 发现其已经改卖减肥奶茶 , 但是网络空间的文案和配图 , 还是原来的风格 。
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
增强监管加大惩处力度
对于减肥食品市场乱象 ,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介绍说 , 从消费者投诉来看 , 减肥食品市场主要存在虚假宣传、非法添加违禁成分等问题 。
在他看来 , 为了谋取更多经济利益 , 有的商家不惜通过夸大减肥食品功效等手段 , 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 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的商家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减肥效果 , 甚至在减肥产品中添加违禁成分 , 严重危害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 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而且会扰乱减肥食品市场秩序 , 影响行业的商业信誉 , 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陈音江说 。
为什么这种乱象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治理?
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任超认为 , 其根源在于消费者需求迫切、违法成本低、维权难度高 。“售卖者被发现之后 , 通常面临的是罚款和较轻的刑事责任 , 与售卖产品的暴利相比惩罚力度不足 。相比之下 ,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 , 举证是个大难题 。”
“相关商家要求消费者拿出检验报告以证明产品含有非法添加成分 , 但这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并非易事 。”任超介绍 , 更重要的是 , 减肥食品网络销售存在监管盲区 , 造成网络食品经营门槛偏低 , 相关信息审核并不严格 。
任超还提到 , 为了规避政府相关部门的检查 , 商家非法添加违禁成分的手段越来越隐蔽 , 一些“企业”甚至有专门的研发团队专项研究添加物;有的在药店柜台上摆放的产品通常是合格品 , 但实际卖给消费者的却是含有违禁成分的产品 , 这都给监管增加了难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