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千昌姜糖、桂花糕老字号关闭 网友:新都老字号名片没有了( 二 )


文章图片


红星|千昌姜糖、桂花糕老字号关闭 网友:新都老字号名片没有了
文章图片

▲市面上摊位只有其他姜糖、桂花糕品牌 。
“(千昌牌的)老板不做了 , 没法 。 ”摊主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说起知名度 , 千昌更有名一些 , 但他觉得两个品牌味道都差不多 。
而在宝光寺对面一家超市兼特产店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只看到另一个大品牌的桂花糕、姜糖 , 并且是礼盒装 。 在10月底 , 老板得知千昌牌厂不生产了 , 次日有顾客来点名要买“千昌” , 她告诉顾客:“下次就买不到了 。 ”于是那位顾客当场就把最后20多盒一起买走 。
老板说 , 然后她又让厂里送了100多盒过来 , “昨天(11月1日) , 又来一个人都买了 。 ”老板回忆 , 当时还有20多盒姜糖 , 桂花糕、桃片、绿豆糕等 , 加起来一共几十盒 。
“没有添加剂 , 好吃 。 ”超市里一位顾客说 , 她不是新都本地人 , 到新都后才知道新都的姜糖、桂花糕 。
超市老板回忆 , 刚开始 , 姜糖、桂花糕卖8元 , 后来涨到10元、12元 , “12元的时候就不那么好卖了 , 总有人讲价 。 ”老板说 , 平时一次性进货一两百盒 , 在保质期(20天到30天)内都能卖完 。
厂空人未去
现年71岁“创始人”15岁当学徒
11月2日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根据新都区桂湖香城食品厂的厂址 , 找到了这家在民居里的生产厂 。 巧的是 , “千昌牌”姜糖、桂花糕的老板 , 正在厂里 。

红星|千昌姜糖、桂花糕老字号关闭 网友:新都老字号名片没有了
文章图片

▲新都区桂湖香城食品厂 。
现年71岁的老板赵自成和妻子 , 以及女儿赵娟、侄女钟娜 , 守在已经空荡荡的厂房里 。 “这么多年习惯了 , 舍不得 , 周围还有几十年的老邻居 。 ”赵娟说 。
据了解 , 赵自成15岁起 , 就在新都的国营食品厂当学徒 。 上世纪80年代 , 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 , 赵自成“自主创业” , 创立了“千昌牌” , 一晃就是30多年 。
说起为什么“千昌牌”姜糖、桂花糕系列受到大家认可 , 赵自成说 , 要说技艺没什么特殊的 , 大概是因为坚持纯手工 , 也没有防腐剂、添加剂 , “解放前是啥子味道 , 现在就是啥子味道 。 ”
2014年 , 新都姜糖、桂花糕传统制作技艺成为新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2019年成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红星|千昌姜糖、桂花糕老字号关闭 网友:新都老字号名片没有了
文章图片

▲非遗项目 。
对于网友所说的“百年老字号” , 赵自成解释说 , 虽然自家厂只有30多年 , 但新都姜糖、桂花糕的手艺 , 是从明朝传下来的 , 已经有几百年历史 。
新都区桂湖香城食品厂 , 实际上是一个家庭作坊 。 工人也以家庭成员为主 , 只有三四个人 , “以销定产” , 每天生产的糕点当天销售 。 “春天和冬天保质期一个月 , 夏、秋季节20天 。 ”赵自成说 , 保质期短 , 无法向外供货 , 加上现在糖也不是稀缺资源 , 很难吸引年轻人 , 购买的以中老年为主 。
同时 , 姜糖、桂花糕的包装无法依靠机器 。 2006年 , 赵自成曾买过包装机 , 但一包就碎 , 散成一团 , 更无法靠抽取真空延长保质期 , “一抽(真空)就成一坨 。 ”赵娟说 , 虽然口感不受影响 , 但毕竟是食品 , 外观也很重要 , 不能因为包装方式毁了品牌 。 “想过拓宽市场 , 但不行 。 ”
2019年年底 , 临近新年 , 本囤了原材料以备生产销售高峰期 , 但疫情猝不及防 , 超过保质期的原材料全部报废 , 伤了元气 。 这两年 , 游客量也骤减 , 作为旅游产品的姜糖、桂花糕系列销量下滑 , “以前一年能卖3吨左右 , 去年2吨 , 今年就更不行了 。 ”赵自成说 , 今年9月底 , 就萌生了关闭厂的想法 。

推荐阅读